[实用新型]反渗透真空脱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2591.4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钱峰;尹华丽;杨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玉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 洪 |
地址: | 313023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真空 脱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运用反渗透技术制备纯水,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一般在0.2-1.0nm,而水中的各种离子的直径约为几纳米,病毒、细菌的直径为几十至几万纳米。因此反渗透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无机盐、细菌、病毒、色素、热源、离子及农药、化肥、清洁剂、胶体物质等污染物,但不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气体。二氧化碳溶入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CO2+H2O=H2CO3=HCO3-+H+,造成除盐水PH降低,在含氧的微酸性水工况下,容易对设备造成腐蚀。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也是造成水中高电导率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除盐工艺经济性和出水水质,必须解决水中溶解性气体,主要二氧化碳。
传统的真空脱气装置,利用真空泵配合真空除气器,通过降低水面气压的方法去除水中二氧化碳。该脱气装置中需要设置输出水泵、真空泵、风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增加了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无需增加能耗的反渗透真空脱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反渗透真空脱气装置,包括进水箱、一体化脱气水箱,所述进水箱、一体化脱气水箱之间连接有能量回收装置,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喷射器、吸入室、扩压管。
所述进水箱与能量回收装置之间设置压力表。
所述进水箱与能量回收装置之间设置水位调节控制器。
所述进水箱与能量回收装置之间设置流量计。
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与一体化脱气水箱之间设有能量调节器,用来调节水流量。
所述一体化脱气水箱上设有空气滤菌器。
所述一体化脱气水箱进水口设有多孔状管式布水器,不仅可均匀分布进水,还使水形成小水滴或细小水雾,获得很大的水气接触面,提高脱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能量回收装置提供所需的动能,将一体化脱气水箱中二氧化碳负压吸出,整个脱气装置运行过程中无需额外的电能。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真空脱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式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真空脱气装置,包括进水箱11、一体化脱气水箱10,所述进水箱11、一体化脱气水箱10之间连接有能量回收装置3。如图3所示,所述能量回收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的喷射器31、吸入室32、扩压管33。能量回收装置又称水射器,反渗透浓水侧具有一定工作压力,工作流体通过喷嘴高速喷出,使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在喷嘴出口区域形成真空,在扩压管内进行能量交换,使动能还原成压力能,从而将被抽介质二氧化碳吸引出来。在喉部流速增大,动能提高而压力能下降,以至压力下降至低于大气压而产生抽吸作用。
所述进水箱11与能量回收装置3之间设置压力表1。
所述进水箱11与能量回收装置3之间设置水位调节控制器2。
所述进水箱11与能量回收装置3之间设置流量计5。
所述能量回收装置3与一体化脱气水箱10之间设有能量调节器4。
所述一体化脱气水箱10上设有空气滤菌器6。
如图2所示,所述一体化脱气水箱10进水口7设有多孔状管式布水器8。多孔状管式布水器8从各小孔喷射出水后水气接触,水中的溶解性气体才能顺利的通过界面进入气相,大大的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
该装置运行过程中进水箱11水流经水位调节控制器2控制,通过能量回收装置3收集,由能量调节阀4调节所需的真空度,反渗透产水进入一体化脱气水箱10,同时,空气经空气滤菌器6进入一体化脱气水箱10,经水气混合器充分混合,产水由水箱出水口9产水,二氧化碳由一体化脱气水箱10上方排气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玉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玉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2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