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异形球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2517.2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顺 |
主分类号: | F16C33/38 | 分类号: | F16C33/3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异形 球兜孔 结构 轴承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异形球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
背景技术
常见的滚动轴承,多由内圈、外圈和钢球组成,为了保证钢球能够良好滚动,通常由保持架保持。保持架是在架体上分布球兜孔形成,在装配状态下,钢球位于球兜孔内,因此球兜孔的结构直接影响钢球的滚动性能。一般的,对钢球的润滑是影响钢球滚动的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常规的轴承保持架的球兜孔为由比钢球直径稍大的球面构成,由此带来兜孔与钢球之间的空间非常有限,兜孔内能够储存的润滑脂量有限,在特定使用场合易使轴承的钢球润滑不充分,进而造成轴承的温度升高,造成不必要的早期失效。
专利号为ZL200820054636.4、授权公告号为CN201152315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的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其“轴承保持架上的每个兜孔为两个直径不同的球弧面和一个圆柱面组成”,以此使兜孔兼起保持储存润滑脂的作用。
专利号为ZL200820057841.6、授权公告号为CN201232708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保持架兜孔结构”,其“兜孔为两个直径为SR1和SR2组合成的球面孔,并且在两个球面孔的弧面过渡内孔壁上设有一段过渡圆柱面”,“增加了储存润滑脂的空间,而且也使运转中的润滑脂不容易被钢球刮后甩出”。
经结构分析以及实践发现,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兜孔储存润滑脂的空间比常规保持架得到了改进,但与钢球经常性接触的两个摩擦面(两个侧面)理论接触面太小,易磨损,从而造成球兜孔太大,影响轴承的声响和运行性能;轴承在运行时,钢球无法通过兜孔对保持架进行引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兜孔储存润滑脂的空间不够大、兜孔磨损太快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异形球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有异形球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其是在架体上分布球兜孔,其特征是每个球兜孔至少由一个底面和两侧的球面围成,且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侧球面的曲率半径,在所述两侧的球面与底面的交界处形成两个容脂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相对于现有结构的保持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球兜孔至少由一个底面和两侧的球面围成,且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侧球面的曲率半径,从而在两侧的球面与底面的交界处形成的两个容脂空间较现有技术的大,从而在装配成轴承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润滑脂对钢球润滑,也不至于使球兜孔磨损太快,从而延长轴承寿命;而且,鉴于围成球兜孔的两侧面为球面,因此,轴承在运行时,钢球能够通过兜孔对保持架进行引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向剖面图。
图3A、图3B为图1的A-A向剖面的两种展开旋转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向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保持架装配成轴承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A、1B-架体,2-球兜孔,3-底面,4a、4b-球面,5-容脂空间,6-过渡面,7-唇边,8-凹孔,9-内圈,10-外圈,11-保持架,12-钢球,13-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异形球兜孔结构的轴承保持架,是在架体1A或者1B上分布球兜孔2,其根本构思是每个球兜孔2至少由一个底面3和两侧的球面4a、4b围成,且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侧球面的曲率半径,在两侧的球面4a、4b与底面3的交界处形成两个容脂空间5。该两个容脂空间5较现有技术的大,从而在装配成轴承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润滑脂对钢球润滑,从而延长轴承寿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1~4所示,两侧的球面4a、4b对称,以便轴承在两个方向转动时均能够对钢球进行润滑。
如图1~3A,两侧的球面4a、4b的下端与底面3的两端之间通过过渡面6连接。一则便于制造,再者利于润滑脂的流动。过渡面6为弧面或平面。
如图4~6所示,架体上具有向内孔延伸的唇边7。
如图1~5所示,架体1A或者1B上背向面、球兜孔2的另一侧、在位于相邻球兜孔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凹孔8。一则可以使整个保持架具有较佳的与整个轴承的匹配性,再者可以节约材料。
底面3可以为平面、柱面或者球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顺,未经陈炳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2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