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1932.6 | 申请日: | 200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徐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全域 自动 消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对电池进行消磁的设备,特别是一种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
背景技术
无磁电池主要应用在水文、港航和海洋研究等部门单位使用的多普勒海流仪中;由于多普勒海流仪这类仪器的内部安置了高精度罗盘,所以仪器本身不应该带有较高的磁性,从而确保不对内置罗盘产生磁偏影响。目前的消磁技术一般采用手工消磁法或通过式消磁方法,通过式消磁方法是利用一种电池自动消磁机来实现的。该种电池自动消磁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消磁线圈和贯穿消磁线圈的直线传输带,电机与直线传输带相连,在直线传输带上设置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盒;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控制直线传输带的前进和后退。在电机的作用下,直线传输带能带动电池盒内的电池穿过消磁线圈,从而实现电池被消磁。但是,由于电池仅仅是以直线运行轨迹的形式穿过消磁线圈,因此会导致电池消磁效果的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消磁效果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消磁线圈和贯穿消磁线圈的直线传输带,电机与直线传输带相连;在直线传输带上设有与该直线传输带转动相连的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带齿旋转轮和直线齿轮轨道,带齿旋转轮与直线传输带转动相连,直线齿轮轨道贯穿消磁线圈、且直线齿轮轨道与机架固定相连;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盒与带齿旋转轮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的改进: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的进一步改进:带齿旋转轮的底部与托盘固定相连,位于带齿旋转轮内腔中的电池盒与托盘固定相连;支撑架与直线传输带固定相连,转轴的顶部与托盘固定相连,且转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支撑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的进一步改进:直线齿轮轨道的长度为带齿旋转轮周长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实际工作时,首先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一般一次可装入2~8节1号电池),然后启动控制器。由于直线传输带能带动电池盒作直线运动,而旋转组件能使电池盒作圆周运动,因此电池盒内的电池是以旋转的方式穿越消磁线圈;电池以旋转的方式进入消磁线圈所产生的一定频率的交变电磁场,交变电磁场产生的交变磁力将电池带有的磁力打乱中和,从而实现有效消磁的目的。电池盒在消磁线圈内的一次进退(即正反2次穿越消磁线圈)才算完成一个周期的消磁工作;因此,电池正向穿越消磁线圈时,会经历弱——强——弱的消磁;电池返回穿越消磁线圈时,会再次经历弱——强——弱的消磁;上述消磁方式能有效提高电池的消磁效果。在电机的作用下,直线传输带能带动电池盒作匀速的前进运行和返程运行。
实验证明:带有1~2毫特磁性的普通电池经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处理后,磁性能降低到0.2毫特以下,从而完全符合无磁电池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处于另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3结合给出了一种电池全域自动消磁机,包括机架2,在机架2上设有消磁线圈4和贯穿消磁线圈4的直线传输带1,电机与直线传输带1相连,电机还与控制器5相连。为了图面的清晰,该电机在图1~图3中均未标注。上述内容等同于现有技术。
位于直线传输带1上的加强固定块12与直线传输带1固定相连,支撑架11与加强固定块12固定相连,因此实现了支撑架11与直线传输带1之间的固定相连。转轴9套装在支撑架11内,且转轴9通过滚动轴承10与支撑架11相连;转轴9的顶部与托盘8固定相连。托盘8与带齿旋转轮7的底部固定相连。电池盒6位于带齿旋转轮7的内腔中,且电池盒6与托盘8固定相连。电池盒6是一个可开启的盒体,电池盒6用于放置电池。
如同直线传输带1贯穿消磁线圈4的方式,一根直线齿轮轨道3也贯穿消磁线圈4,且直线齿轮轨道3平行于直线传输带1。直线齿轮轨道3与机架2固定相连,带齿旋转轮7和直线齿轮轨道3相互啮合,直线齿轮轨道3的长度可设计成带齿旋转轮7周长的2~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1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小夜灯灯架
- 下一篇:一种LED吊顶灯的底盘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