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体内管状器官的组织工程用管状支架的制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1779.7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5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竺亚斌;李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4 | 分类号: | A61F2/04;A61L27/38;A61L27/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体内 管状 器官 组织 工程 支架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用管状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模拟体内管状器官的组织工程用管状支架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这一新兴学科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组织工程化器官和组织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组织工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适合细胞生长的支架的制备。在人体内存在有许多管状组织,如食道、大小肠和血管等,这些管状组织从微观构造上具有相类似结构,都是由上皮层(血管中为内皮层)和肌层组成,之间由富含胶原的连接组织相连,其中上皮/内皮层起保护和阻隔作用,阻止内容物如水、血液等渗漏入体腔,连接层和肌层则一方面维持器官的结构完整,更重要的是起收缩和蠕动作用,使管状器官发挥相应作用,如食道可将食物和水在其蠕动下从口腔运送至胃部,而血管可使血液流动通畅等,而且管状组织中的上皮细胞(血管中为内皮细胞)和肌细胞互相作用,互通信息,有利于细胞发挥各自的生物功能。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用以支持细胞生长的支架的表面拓普结构对细胞的型貌、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细胞功能具有较大影响,而且证明如一定尺寸和深度的序列沟槽等图案对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具明显的诱导和促进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该种管状支架的制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取模拟体内管状器官天然构造的组织工程用管状支架的制备装置,以使制得的支架一方面能很好地诱导和促进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支持上皮/内皮细胞在支架内壁上生长,促进二类细胞互相作用,互通信息,使体外构建的支架能在宏观外形和生物功能上更接近体内管状组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体内管状器官的组织工程用管状支架的制备装置,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放置的底座、主体和盖板,所述的主体上设置有内孔,所述的主体包括沿所述的内孔对半设置且密封固定连接的左主体和右主体,所述的内孔的内壁上贴设有硅橡胶板,所述的内孔内同轴设置有内柱,所述的硅橡胶板朝向所述的内柱的一面设置有凹凸的可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图案,所述的硅橡胶板与所述的内柱之间设置有用于灌注溶液的环形间隙,所述的底座与所述的主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底座与所述的盖板之间通过长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环形间隙相连通的灌注口。
所述的内柱的底部一体设置有同轴的圆形定位块,所述的底座与所述的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块的直径与所述的内孔的直径相等。
所述的内柱的上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定位圈,所述的定位圈的直径与所述的内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的定位圈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同时与所述的环形间隙和所述的灌注口相连通的环形槽,装配时,使内孔与内柱保持很好的同心度,从而使制得的管状支架壁厚均匀。
所述的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主体的底面与所述的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第一密封条,所述的左主体与所述的右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以防止灌注在环形间隙内的有机溶剂泄露,所述的第一密封条和所述的第二密封条的材料均为硅橡胶材料,以防止密封条被有机溶剂腐蚀。
所述的左主体与所述的右主体之间设置有定位销,保证了左主体和右主体在装配时定位准确。
所述的长螺杆的一端螺接有蝶形螺母,所述的长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盖板与所述的底座螺接,方便了主体的固定,当主体与底座配合不紧密时,可通过蝶形螺母调节。
所述的灌注口上设置有防尘盖,在制备支架时,可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内孔中,同时也可防止用于制取支架的聚合物溶液在操作过程中挥发过快。
所述的内柱上设置有脱模斜度,以方便所制取的管状支架从内柱上脱模。
所述的主体和所述的内柱的材料为金属或玻璃,以免本装置被有机溶剂腐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硅橡胶板朝向内柱的一面设置有凹凸的图案,使所制支架的外表面也具有相应图案,可有效地诱导和促进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支架管壁内部的微米级孔结构又能促使种植于支架内表面上的上皮/内皮细胞和肌细胞保持信息互通,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交换和排泄物的排出,使体外培养的上皮/内皮细胞和肌细胞维持各自原有的生物功能,从而使体外构建的人工支架从最大程度上模拟管状器官的天然构造;又由于主体包括沿内孔对半设置且固定连接的左主体和右主体,当制得管状支架时,先将左主体和右主体沿内孔对半拆开,然后将制得的管状支架从内柱上取出,以防止支架外表面的图案在拆取时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防尘盖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的横向剖视图(旋转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1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