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锁扣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1761.7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88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发 |
主分类号: | E04F15/04 | 分类号: | E04F15/04;E04F13/0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3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锁扣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板,尤其涉及一种地板及墙板的组合式锁扣板。
背景技术:
传统木地板由木板块和龙骨组成,相邻二木板块之间由阴阳槽相配合,龙骨通常采用的是方木条,使用时将木条钉在地面上,木板块再钉在方木条上,这样不但安装复杂,很容易破坏房屋的结构,而且容易使用木地板的应力过大,造成木地板变形,这种地板不能重复拆装,维修也不方便。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18732.4,公开号CN 1687544A公开了一种多重锁扣板,如图1所示,它的相邻二块板A1之间由阴阳槽A4配合插接,龙骨表面设有一根主筋A2,主筋的侧壁上设有凸起物A21,在主筋二侧的龙骨表面,每侧至少设置一条与主筋平行的辅助筋A3。它可以将相邻二块板块间的接缝纵向锁住和横向接缝锁住,不会发生变形、起翘,大大提高了安装质量。其不足之处是:木板块有一个特性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拼接在一起的二块木板块无论插接多么牢固,总是会让人看到表面的缝隙,当表面的缝隙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较大变形时,很多客户会投诉,引发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锁扣板,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表面的缝隙可以被遮挡,产品更为美观,还具有地热传导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组合式锁扣板,包括龙骨、木板块,龙骨表面的主筋露出木板表面,龙骨表面的主筋的侧壁上成型有至少一个带钩部的凸起,相应木板块上成型有与主筋、带钩部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主筋的侧壁上成型有凸起,相应板块上成型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主筋二侧的龙骨表面,每侧至少设置一条与主筋平行的辅助筋,相应木板块上成型有与辅助筋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它只是采用带钩部的凸起将二块木板块卡套在一起,不必单独在二块木板块上开阴阳槽,节省了一道加工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主筋露出木板块表面可以覆盖着木地板表面间的缝隙,产品更为美观。
3、安装时,只是简单地插套一下便可以组合在一起,所以安装十分方便。
4、使用金属为材料制做龙骨,则龙骨具有传导地热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2,组合式锁扣板,包括龙骨1、木板块2,龙骨1表面的主筋11的侧壁上成型有二个带钩部的凸起111,相应木板块2上成型有与主筋11、带钩部的凸起111相配合的凹槽21。
实施例2,见图3,主筋11的表面呈弧形110。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见图4,主筋11的表面呈弧形110,龙骨1表面的主筋11的侧壁上成型有一个带钩部的凸起111。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见图5,龙骨1表面的主筋11的侧壁上成型有一个带钩部的凸起111。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见图6,龙骨1表面的主筋11的侧壁上成型有二个带钩部的凸起111,二个辅助筋12插套在木板块2相配合的凹槽22中,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见图7,龙骨1表面的主筋11的侧壁上成型有二个带钩部的凸起111,二个辅助筋12插套在木板块2相配合的凹槽22中,中部主筋侧壁上具有凸起112。
实施例7:见图8,主筋11露出木板块2表面,一个带钩部的凸起111插接在木板块2相配合的凹槽21中,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8:见图9,主筋11露出木板块2表面,一个带钩部的凸起111插接在木板块2相配合的凹槽21中,还具有一个辅助筋12,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9:见图10,主筋11露出木板块2表面,一个带钩部的凸起111插接在木板块2相配合的凹槽21中,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发,未经李新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1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