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支承轴智能电动执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1656.3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58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范陈云;彭叔初;金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罗托克执行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53;F16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2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智能 电动 执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门启闭的电动执行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微处理机技术控制调节阀门的智能电动执行器产品已经很多,其结构一般包括电机、带数字显示的操作器、减速机构、位置反馈机构、功能转换器、力矩传感器等,它可以实现各种阀门的流量特性修正,并能对电动执行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在线检测、诊断、故障报警。减速机构由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组成,蜗杆与电动机轴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在电动机转轴上,在蜗杆上固定安装力矩传感器组件,在传动过程中,蜗杆产生轴向位移使力矩传感器产生力矩信号。主要问题是:蜗杆与电机同一轴传动,两者之间的连接轴跨距大,转动过程中连接轴会生产弹性变形,增加传动噪音、降低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而且维修不便,制造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噪音小、调节精度和传动效率高、维修不便的双支承轴智能电动执行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箱、控制线路板机构、显示屏、力矩传感器组件、接线盘、端盖,电动机、控制箱、控制线路板机构、端盖分别由螺钉固定在壳体上,接线盘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接线盘上的各个接线端子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动机电源控制线、控制线路板机构的电源及控制信号端连接,减速机构由蜗轮-蜗杆机构组成,蜗杆由轴承安装于壳体内,蜗轮固定在主轴上,力矩传感器组件安装于蜗杆外侧,主要是蜗杆与电动机转轴之间由销相互连接,蜗杆近齿轮端与电动机转轴连接端分别采用轴承支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蜗杆与电动机转轴为两个分立的部件通过安装件轴向活动连接,蜗杆近齿轮端和与电动机转轴连接端分别采用轴承支承,增加了支承点,缩短了蜗杆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跨距,减小转轴的弹性变形,降低传动噪声,提高调节精度和传动效率,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双支承轴智能电动执行器,包括壳体1、电动机2、减速机构、控制箱10、控制线路板机构7、显示屏9、力矩传感器组件5、接线盘6、端盖12。电动机2、控制箱10、控制线路板机构7、端盖12分别由螺钉固定在壳体1上。接线盘6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接线盘6上的各个接线端子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动机2的电源控制线、控制线路板机构7及控制模块17的电源及控制信号端连接。控制线路板机构7及控制模块17通过固定架8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减速机构由蜗轮-蜗杆机构组成,蜗杆4由轴承安装于壳体1内,蜗轮3固定在主轴11上。力矩传感器组件5安装于蜗杆4的外侧,在蜗杆4向左移动时,带动挡块16推动力矩传感器组件5,使力矩传感器15受力,输出力矩信号,经过控制线路板机构7及控制模块17信号处理后测得扭矩。蜗杆4与电动机2的转轴14之间由销13相互连接,蜗杆近齿轮端和与电动机转轴连接端分别采用轴承支承,两者轴向可以相对移动,并在蜗杆4轴向移动时,电动机2的转轴14轴向位置固定不动。显示屏9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显示实际阀位,下部分显示目标阀位,并通过安装架组件18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接线盘6上的接线端子通过一次压注成型,接线端子均匀固定在接线盘6上,两者连接牢固、密封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罗托克执行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罗托克执行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1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