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打圈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0698.5 | 申请日: | 2009-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41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浙工数控焊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37/00 | 分类号: | B21F37/00;B21F23/00;B21F1/02;B23K11/11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4001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打圈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设备,尤其是一种数控打圈机。
背景技术
打圈机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丝成形设备,广泛应用于五金、家电、除尘等众多领域。目前在市场上应用的各类打圈机中,其直径的调整方式均为机械手动调整,每变更一次产品型号,都要化大量的调整时间设备上的成型装置,不仅操作繁琐,且机械手动调整的效果也不佳,圆圈周长与走丝长度很难调到一至,打完圈后还须人工对焊,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调节方便、快速的数控打圈机,能准确控制圆圈周长与走丝长度间的一致性,并自动切割、焊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打圈机,包括机身,机身上设有一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上依次设有调直机构、传送机构、成型机构及焊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机身内设有数字控制系统及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用于控制加工圈周长的伺服电机、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用于控制加工圈直径的步进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驱动传送机构,所述的步进电机驱动成型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机构上设有与伺服电机连接的用于检测电机旋转角度的角度编码器,检测出来的数据换算成伺服轴直线位移量或回转轴角度位移量,以便能更准确的控制加工圈的周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直机构包括分别由安装在机身工作台面上的两排调直轮交错排列组成的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上的金属丝传输路径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中的一排或两排调直轮上设有调节螺柱,方便调节两排调直轮间的距离,以适应多种型号的金属丝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由上排传动轮与下排传动轮所组成的传动轮组,上排传动轮上设有由弹簧与调节手臂所组成的调节机构,同样用于调节两排传动轮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成型机构包括两个由步进电机驱动的压轮及设在两个压轮中部下方的一个成型轮,压轮与成型轮间的金属丝传送路径与调直机构、传送机构上的金属丝传送路径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焊接机构包括设在成型机构的两个压轮正下方的两个对焊电极,对焊电极后端设有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电棒,用于将成型后加工圈自动焊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加工圈的周长及直径的调节分别通过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对传送机构与成机构的控制来实现,而伺服电机及步进电机是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采用数控系统保证加工圈周长与走丝长度间的一致性,并将成型后的加工圈自动对焊,比起传统的手工调整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效率上大幅提高,且打圈操作方便、成型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数控打圈机,包括机身,机身上设有一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上依次设有调直机构、传送机构、成型机构及焊接机构,机身内设有数字控制系统及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用于控制加工圈周长的伺服电机2、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用于控制加工圈直径的步进电机3,所述的伺服电机2与传送机构连接,所述的步进电机3与成型机构连接。
传送机构包括由上排传动轮20与下排传动轮21所组成的传动轮组,上排传动轮20上设有由弹簧22与调节手臂23所组成的调节机构,同样用于调节两排传动轮间的距离;传送机构上还设有与伺服电机2连接的用于检测电机旋转角度的角度编码器24,检测出来的数据换算成伺服轴直线位移量或回转轴角度位移量,以便能更准确的控制加工圈的周长。
调直机构包括分别由安装在机身工作台面上的两排调直轮4交错排列组成的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上的金属丝传输路径在同一直线上;水平调直机构与竖直调直机构中的一排或两排调直轮4上设有调节螺柱41,方便调节两排调直轮间的距离,以适应多种型号的金属丝通过。
成型机构包括两个由步进电机3驱动的压轮及设在两个压轮30中部下方的一个成型轮31,压轮30与成型轮31间的金属丝传送路径与调直机构、传送机构上的金属丝传送路径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焊接机构包括设在成型机构的两个压轮30正下方的两个对焊电极5,对焊电极5后端设有与数字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电棒51,用于将成型后加工圈自动焊接。
如图3所示,在加工时,操作者预先利用设在机身上的触摸屏1操作,输入相应的金属丝直径,加工圈的周长、直径及焊接的电流强度等,金属丝先由调直机构调直,再由传送机构输送到成型机构上,传送机构上采用伺服电机2驱动,而伺服电机2连接在数字控制系统上,利用数字控制系统控制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保证加工圈的周长;金属丝传送到成型机构以后,两个压轮30往下压,将金属丝弯成弧形,成型机构由步进电机3驱动,而步进电机3也同样受数字控制系统控制,数字控制系统控制成型机构中压轮的下压距离及速度,使加工圈的直径与加工圈的周长保持一致,在完成一个圆圈后,焊接机构启动,导电棒通电,两个对焊电极将加工圈的两个端点焊接在一起,形成以完整的金属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浙工数控焊机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浙工数控焊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0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