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静态画面结合的广告镜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18464.7 | 申请日: | 200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5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琦;钱海勇 |
| 主分类号: | G09F13/04 | 分类号: | G09F13/04;G09F9/35;G09F23/00;G09F27/00;A47G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红 |
| 地址: | 310005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画面 结合 广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静态画面结合的广告镜,特别是一种可实现装饰、广告、镜子等多种功能的动、静态画面结合的广告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广告镜,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820086530.2所公布的广告镜,其技术方案为:该广告镜,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底板、有机板、单向透光镜,所述底板内设有控制电路和若干个格槽,所述每个格槽内均设有发光源,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控制发光源,所述有机板正面分布有与若干个格槽位置相对应的若干个图片层。虽然其实现了镜子功能,广告功能,装饰功能等多用途,但是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如下:画面单一,不够生动,广告宣传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播放高清有声影像,多画面显示,动、静态画面结合显示,更好的实现装饰、广告、镜子等多种功能,结构简单,耗电低,轻薄美观的动、静态画面结合的广告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动、静态画面结合的广告镜,包括背板、画面板、光源和单向透光镜,光源和画面板设置在背板与单向透光之间,其结构特点是:背板与单向透光镜之间设置有高清显示屏、读卡器和控制器,高清显示屏和读卡器相互匹配,控制器分别和读卡器、光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由外框和内框,外框包在背板和单向透光镜的边缘,内框包在背板和高清显示屏的边缘,内框设置在外框中。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由于设置了LCD高清显示屏,能够播放高清的有声影像,更加生动、丰富,给广告宣传或者展览带来更好的效果,内容也更具观赏性。由于将LCD高清显示屏和静态的画面板相结合显示,画面更加生动、灵活,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整体灵动、现代,不论是广告宣传还是装饰展览,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由单向透光镜1、LCD高清显示屏10、读卡器11、背板5、画面板2、光源3、控制器9、外框6、内框7组成。
其中单向透光镜1和背板5分别构成两个端面,画面板2贴在单向透光镜1后面,光源4被夹在画面板2和背板5之间,画面板2卡在磁条8上,磁条8设置在内框7上,内框7将背板5和光源3夹住。单向透光镜1和背板5之间还设置有LCD高清显示屏10和读卡器11,读卡器11通过线路控制LCD高清显示屏10,LCD高清显示屏10卡在内框7上,内框7将背板5和LCD高清显示屏10夹住。外框6安装在内框7的外面,外框6将单向透光镜1、画面板2、光源3、LCD高清显示屏10和背板5的边缘包住。控制器9设置在外框6底部,控制器9通过线路与电源3和读卡器11相连。
使用时,读卡器11控制每块LCD高清显示屏10的播放内容。控制器9控制LCD高清显示屏10和电源3的点亮与否。于是可以变换出多种明暗,动静画面,镜面与画面的组合。
本实施例采用常规的供电方式、控制方式和播放方式,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银行、连锁店、饭店酒楼、餐厅、机场、码头、车站、地铁、婚纱影楼、展览展示工程等行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琦;钱海勇,未经黄琦;钱海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8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