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17752.0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9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10;B65D90/30;B65D90/26;B65D90/4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 地址: | 31124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装 发油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油设备,具体的是一种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油罐车上装发油大多没有密封,发油时任凭油气散发;存在密封不严、油气回收困难、发油结束时垂管滴油等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①目前上装发油大都采用敞口式发油,油气任意挥发,也有采用气囊式等的,但密封不严,油气不能完全存储,造成了油气回收的困难;垂管进出人孔不能及时密封,经常会造成油罐车罐内油气的泄漏和挥发,给油库周边环境及大气造成污染。
②目前上装发油装置的垂管与发油鹤管连接成一体,发油作业时垂管频繁进出油罐车人孔,经常发生碰撞,设备容易损坏,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③发油结束时,垂管提出油罐车人孔时,管壁带有油品残液,上述滴油问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油品的浪费。
④气囊式密闭发油鹤管插入油罐车罐体的长度不一,很难实现液下装车,导致油气挥发量加大和静电隐患。
⑤一般上装发油没有油气回收装置或者要外部设置简单的油气回收管,操作和对接不方便。
如果要改造成完全的密闭发油,现有的发油平台、油罐车全部要改装成下装发油方式,改造成本大,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密封不严、油气回收困难、垂管滴油等问题,提供一种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密闭发油装置,其包括自密封快速接头和发油管,所述发油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自密封快速接头上且二者固定在油罐顶部的人孔盖上,所述发油管的下端延伸至油罐内腔的下部,并为所述自密封快速接头的上端配置防护结构;
油气回收装置,其包括油气回收管和气接头,所述油气回收管的上端位于油罐内腔上部,所述油气回收管的主体位于油罐内腔,所述油气回收管的下端位于油罐外部的下方,所述的气接头连接在所述油气回收管的下端;
防溢流装置,其包括防溢流探杆,该防溢流探杆位于油罐内腔的上部,其工作部位低于所述油气回收管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自密封快速接头固定安装在人孔盖上,使油罐不论在发油对接还是分离时始终处于密闭状态,很好地解决了上装发油密封不严、油气挥发的问题。
2、自密封快速接头与发油管通过接头安装圈固定在人孔盖上,完全避免了如目前的上装鹤管与垂管一体结构所造成的垂管频繁进出油罐车人孔产生碰撞和发油结束时垂管滴油的问题出现,同时发油管一端延伸至油罐底部,解决了垂管不能准确插入油罐车液面以下产生静电的问题。
3、油气回收管路及溢油信号线路从油罐内部布置,减少了管路及线路的长度。
4、密闭发油装置、油气回收装置和防溢流装置的一端都固定安装在人孔盖上,结构紧凑,便于维修与操作。
5、目前上装方式发油改造成下装方式发油的费用成本较大且结构改动也较大,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不仅能很好实现密闭发油和油气回收,同时只需进行油罐车的部分改装,费用和改造时间较下装方式改造少,给油库密闭发油特别是敞口式上装发油装置的升级改造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应用在油罐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向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气接头、2-防溢流传感器插座、3-油气回收管、4-气管护圈、5-导线管套、6-溢流信号线、7-防溢流探杆、8-自密封快速接头、9-人孔盖、10-顶杆、11-接头安装圈、12-单向阀、13-发油管、14-软密封体、15-防护盖、16-螺栓,17-油罐,18-车架梁,19-人孔圈,20-上装鹤管,21-快速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基本的构思是:如图1、2、3、4所示,一种上装发油及油气回收装置,其包括:
密闭发油装置,其包括自密封快速接头和发油管(或者称作液下铝管,其工作时伸至液面以下),所述发油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自密封快速接头上且二者固定在油罐顶部的人孔盖上,所述发油管的下端延伸至油罐内腔的下部,并为所述自密封快速接头的上端配置防护结构(如防护盖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7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式环保垃圾中转站
- 下一篇:一种滚筒洗衣机包装箱的内包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