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罐吸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6597.0 | 申请日: | 2009-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方根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 地址: | 31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罐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料装置,尤指缓冲罐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中,吸料装置常设缓冲罐,其具有缓冲系统压力波动,消除水锤起到稳压的作用,保证吸料压力稳定,使吸料准确。为防止吸料装置的负压产生装置被化学物品腐蚀而造成失效,或者避免负压产生装置影响化工产品质量,常以管内水流动所产生的负压作为负压来源,吸料装置采用如下结构:在缓冲罐中并排插入高度相当的两负压管,其中一负压管与水管相通,另一负压管与反应釜相通。采用该装置后带来另一问题:管内水易被反吸入反应釜中,特别是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因缓冲罐及反应釜中均存在负压,当水管压力高、吸料装置压力低时,连接水管的负压管进水,而缓冲罐中两负压管距离短,连接反应釜的负压管易将另一负压管流出的水吸入反应釜。2、罐内两负压管所处高度相当,当缓冲罐中水满至一定高度时,也极易通过连接反应釜的负压管将水吸入。在反应釜中禁水的情况下,进水将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缓冲罐吸料装置,防止水倒吸,保证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缓冲罐吸料装置包括具空腔的缓冲罐及与缓冲罐空腔相通的第一负压管、第二负压管,所述的第一负压管与一竖向设置的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二负压管与一反应釜连通,其特征在于:第一负压管由上至下插入缓冲罐空腔,其插入缓冲罐段的下端面位于对应第二负压管的下方。缓冲罐中的第一负压管及第二负压管所处高度不同,第一负压管较第二负压管低,正常工作时,在水泵等驱动力的作用下水管中流水不断,使水管内产生负压,与水管相连的第一负压管将缓冲罐内的气体及水吸往水管,使得缓冲罐内的水一直处于低位,即使突然断电,尚存于水管内的部分水通过第一负压管吸往缓冲罐后水面也不会达到第二负压管所处高度,避免水倒吸入第二负压管,而且第一负压管及第二负压管因所处高度不同使得两端面距离增大,进一步避免水倒吸,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避免发生危险。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缓冲罐设有卸压阀及排水阀,所述的卸压阀位于缓冲罐上部,所述排水阀位于缓冲罐下部。卸压阀用于卸压,以提高安全性,在不需要负压的情况下,卸压阀开启,缓冲罐内腔与大气相通。短时间的卸压无需暂停水管供水,以避免供水设备反复启动,有助于延长供水设备使用寿命。同样若罐内压力过大,卸压阀的开启可释放压力,以避免由此带来的危险。排水阀用于罐内排水,以减少罐内积水,进一步减小第二负压管倒吸的可能性。且排水阀利于缓冲罐的内部清理。
所述的水管呈倒置的″U″形,其连有第一负压管侧的下方设贮水池,其另一侧下端设有水泵。水泵抽水将水送至水管的高点,水经圆弧管道后下落至水池,为使水管具有理想负压,贮水池的水面不与水管接触。水泵可抽取贮水池中的水,也可引入江河湖泊水。贮水池的设置是出于节约用水的考虑,特别是在用水紧张的条件之下,水泵从贮水池中抽水进入水管,水管的水落于贮水池,如此可循环用水,节约资源,当然贮水池中的水也需适时更换。位于顶部的圆弧管道连接两竖直管可以减小管道对水的阻尼作用,而不采用具有较大阻尼的直角或小圆弧连接。
所述第一负压管插入缓冲罐段的下端面呈斜向下状,其背对第二负压管。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负压管进水时,不易使水落于第二负压管出口端,防止第二负压管进水。
所述的贮水池与水泵进水管相通。循环用水,节约资源。
所述的第一负压管与水管垂直相接。便于连接的同时避免水管中的水过多流入缓冲罐。
有益效果:
1、插于缓冲罐内的第一负压管较第二负压管处于低位,防止第二负压管进水,提高生产安全性,保证化工产品质量。
2、插于缓冲罐内的第一负压管及第二负压管的端面斜向下且相背,进一步避免第二负压管的进水。
3、设于缓冲罐上的卸压阀有助于提高取水设备的使用年限。
4、贮水池与水泵进水管相通,可循环用水,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