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流源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6100.5 | 申请日: | 2009-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98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孔亚广;俞亮;李公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H02M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 军 |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流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设计领域,涉及一种交通控制灯的恒流源电路。
背景技术
恒流源是一种能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它既可以为各种放大电路提供偏流以稳定其静态工作点,又可以作为其有源负载,以提高放大倍数.并且在差动放大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恒流源按照恒流源电路主要组成器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晶体管恒流源、场效应管恒流源、集成运放恒流源。
晶体管恒流源以晶体三极管为主要组成器件,利用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压变化对电流影响小,并在电路中采用电流负反馈来提高输出电流之恒定性。由于晶体管参数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导致电流输出不稳定。
场效应管恒流源以场效应晶体管作为主要组成器件,较之晶体管恒流源,其等效内阻较小,但增大电流负反馈电阻,场效应管恒流源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且无需辅助电源,是一个纯两端网络,这种工作方式十分有用,可以用来代替任意一个欧姆电阻。通常,将场效应和晶体管配合使用,其恒流效果会更佳。
集成运放恒流源由于温度对集成运放参数影响不如对晶体管或场效应管参数影响之显著,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恒流源具有稳定性更好,恒流性能更高之优点。尤其在负载一端需接地,要求大电流的场合,获得了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交通控制灯LED负载特性变化,提供一种恒流源电路,以保证交通控制灯亮度保持恒定。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电路、稳压源电路、V/I变换电路和输出驱动电路。
电源电路包括插头JP2、保护电容C1、变压器TR、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一滤波极性电容E1、第二滤波极性电容E2、滤波电容C2。保护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插头的一端和变压器TR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保护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插头的另一端、变压器TR一次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D4阳极分别与变压器TR二次绕组的一端、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变压器TR二次绕组的另一端、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的负极分别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滤波极性电容E2负极连接,第一滤波电容E1的正极分别与第三整流二极管D3阴极、第四整流二极管D4阴极、第二滤波极性电容E2正极连接;滤波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滤波极性电容E2负极连接,并接地;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滤波极性电容E2正极连接,作为电源电路+24V电压输出。
稳压源电路包括稳压电阻R1、稳压二极管DZ、稳压极性电容E3、稳压电容C3。
稳压电阻R1一端与电源电路中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Z的阴极、稳压极性电容E3的正极、稳压电容C3的一端连接,作为电压输出;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稳压极性电容E3的负极、稳压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V/I变换电路包括集成运放Q1、三极管P1、限幅二极管D5、第一分压电阻R2、第二分压电阻R3、第三分压电阻R4、第四分压电阻R5、第一保护电阻R6、第二保护电阻R7、反馈电阻R8、第一滤波电容C4、第二滤波电容C5、第三滤波电容C6、第四滤波电容C7。
第一分压电阻R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分压电阻R4的一端、集成运放Q1的反相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3的一端与稳压源电路的稳压极性电容E3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分压电阻R5的一端、集成运放Q1的同相端连接;集成运放Q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P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P1的集电极、第一保护电阻R6的一端、第二保护电阻R7的一端与电源电路中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一保护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保护电阻R7的另一端、反馈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P1的发射极连接;反馈电阻R8的另一端、第四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限幅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限幅二极管D5的阴极为电流输出端;第一滤波电容C4、第二滤波电容C5、第三滤波电容C6、第四滤波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接地。
输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跳线器J1、第二跳线器J2、第三跳线器J3、第四跳线器J4、电流输出接口JP1。
第一跳线器J1、第二跳线器J2、第三跳线器J3、第四跳线器J4的一端与各自相关的V/I变换电路中限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跳线器J1、第二跳线器J2、第三跳线器J3、第四跳线器J4的另一端与电流输出接口JP1的一端连接,电流输出接口JP1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