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泡茶袋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4446.1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3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栋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B65D33/30;B65D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子,特别是一种袋泡茶袋。
背景技术
袋泡茶是一种方便的泡茶方式,现在很多的茶类饮料都通过袋泡茶的方式在市场上销售。但是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袋泡茶种类繁多,依然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的饮茶习惯的人的需要。现有的袋泡茶都是将制作完成的茶叶或其它的饮茶原料封装入袋泡茶袋中,且封装后的茶袋很难再次解开,使得饮茶者无法控制茶袋内的泡茶原料的种类和用量,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控制泡茶原料的种类和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饮茶者自己装入饮茶原料,且冲泡时原料不会从茶袋内漏出的袋泡茶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袋泡茶袋,主要包括袋体和棉绳,棉绳设在袋体的袋口上,且棉绳形成可束紧袋口的活结,通过这一结构可方便地解开或扣紧袋口,按照个人的饮食习惯改变饮茶原料。所述的袋体的袋口边沿可内折,形成容纳棉绳的棉绳容纳层,在棉绳容纳层上设有棉绳穿入及穿出的容纳层开口,在棉绳一端穿出容纳层开口后形成U形套后固定在袋体上,棉绳的另一端穿入U形套内形成活结。为了方便的控制袋内茶叶的数量,袋体上可设有刻度标记,方便用户在使用时更好地控制茶叶的用量。为了获得良好的茶叶汁的浸透效果,袋体可以是由过滤纸构成的。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袋泡茶袋,通过简单的活结棉绳设置,使得饮茶者能够自由的控制袋泡茶袋内的原料的种类和用量,克服了以往袋泡茶无法满足饮茶者丰富的饮茶爱好的缺陷,待茶叶原料泡淡后可方便的取出茶原料抛弃;也可解开活结套将袋泡茶袋内的茶原料抛弃后再次利用,提高了这种袋泡茶袋的使用次数,可以反复和利用多次,降低了泡茶的成本,也使的饮茶者更方便的饮茶,不受碎末茶叶的影响而干扰到饮茶的口感和兴致。同时这种袋泡茶袋还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极易量化生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其中袋体1、棉绳2、容纳层3、容纳层开口4、刻度标记5、活结6、U形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袋泡茶袋,主要包括袋体1和棉绳2,棉绳2设在袋体1的袋口上,且棉绳2形成可束紧袋口的活结6。所述的袋体1的袋口边沿内折,形成容纳棉绳2的棉绳2容纳层3,在棉绳2容纳层3上设有棉绳2穿入及穿出的容纳层开口4,在棉绳2一端穿出容纳层开口4后形成U形套7后固定在袋体1上,棉绳2的另一端穿入U形套7内形成活结6。袋体1上设有刻度标记5,方便用户在使用时更好地控制茶叶的用量。
使用时,将茶叶等装入袋体1内后,一手轻握住U形套,另一手拽住棉绳2露在袋体1外的一端轻拉,通过棉绳2上的活结6,将袋体1束紧,使得茶叶在袋体1内无法漏出后,即可进行冲泡。且当袋体1内的茶叶泡淡无味后,可以打开棉绳2的活结6,将内部的茶叶倒出后重新放入茶叶后再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栋,未经徐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4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