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万能丝杆拉马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4089.9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66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俞雪虎;李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能 丝杆拉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机械类设备拆卸工具,具体说是一种万能丝杆拉马。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中,电机做为所有机械设备的动力驱动源,其作用是任何设备都不能替代的,只要有工业设备,就会有电机存在。由于电机是依靠转子的高速旋转运动来输出动力,电机内部支撑转子工作的轴承也始终处于一种运动摩擦的状态,轴承一旦磨损或缺油,都会导致电机故障甚至烧毁,因此每使用一段时间,必须对电机进行解体保养,以检查轴承磨损与缺油状况并进行适当的加油等方面的保养工作,否则,电机极易故障,并影响正常的生产。目前,大部分的工矿企业都极为重视电机保养工作,安排有电机保养计划,而且,由于电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检修工作量不仅大而且检修要求也较高。任何检修失误,如电机重要元件之一的风叶一旦被损坏,都将造成电机无法投用,如是重要设备,其对生产的影响将非常严重。而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电机解体检修工作都尚处于一种使用人工硬撬硬敲的办法来拆除电机尾部风叶的比较原始落后的状态,不仅费时费力,也极易损坏电机风叶,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对检修效率与检修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万能丝杆拉马,主要是摒弃传统的电机风叶拆卸方法,提高电机风叶拆卸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降低电机风叶的不必要损耗。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万能丝杆拉马,由横担、螺杆和丝杆组成,其特征是在拉马横担上设计了14mm宽、100mm长的丝杆孔,丝杆在丝杆孔可左右任意移动,以适应电机风叶上二个螺丝孔距离,并设计使用了6mm、8mm、12mm三组可用于不同规格风叶不同螺丝孔尺寸的丝杆,因为在电机风叶中心的金属轴套外侧面都有左右180度对称的二个螺丝孔,在这二个螺丝孔中拧入二根丝杆,用与转子轴向方向一致的拉力拉动丝杆,同时把轴用顶杆固定住,让风叶与轴作相对位移,就可用一种相对比较省力的方式把风叶快速的拆卸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马,为确保在工作时能承受较大的拉力,我们选用了硬质合金钢与经过淬火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选用了加工成梯形螺纹的螺杆。可适用于机座中心高从160-350mm所有通用电机。
本实用新型工具有如下优点:
1、该工具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快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一线检修电机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与使用前相比,检修时间可大幅缩短60%以上。
2、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检修时间缩短,原来我公司多达上千台电机每台电机的检修时间都要4个小时以上,目前2个小时都不要,不仅人力成本节约巨大,而由于设备停机时间缩短带来的生产指标提高、损耗下降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统计,保守估计在20万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为横担;2为螺杆;3为梯形螺纹;4为6mm丝杆;5为8mm丝杆;6为12mm丝杆;7为丝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由硬质合金钢与经过淬火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的拉马[1]横担上设计了14mm宽、100mm长的[7]丝杆孔,使用[4]6mm螺丝孔尺寸的丝杆,拧入电机风叶中心的金属轴套外侧面都有左右180度对称的二个螺丝孔,用与转子轴向方向一致的拉力拉动丝杆,同时把轴用顶杆固定住,让风叶与轴作相对位移,就可用一种相对比较省力的方式把风叶快速的拆卸下。
实施例二:
在由硬质合金钢与经过淬火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的拉马[1]横担上设计了14mm宽、100mm长的[7]丝杆孔,使用[5]8mm螺丝孔尺寸的丝杆,拧入电机风叶中心的金属轴套外侧面都有左右180度对称的二个螺丝孔,用与转子轴向方向一致的拉力拉动丝杆,同时把轴用顶杆固定住,让风叶与轴作相对位移,就可用一种相对比较省力的方式把风叶快速的拆卸下。
可适用于机座中心高从160-350mm所有通用电机。使用方便,操作省力快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40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