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升降式槽罐运输装卸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3409.9 | 申请日: | 200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0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武传宇;施响军;毛晓捷;李秦川;张雷;胡旭东;杨蒙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69/00 | 分类号: | B65G69/00;B65D90/12;B65D88/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升降 式槽罐 运输 装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罐装卸装置;尤其是陆地车辆装卸槽罐用的专业装置。
背景技术
槽罐灌装、车辆运输是液化气、汽柴油和硫酸等液态物料陆地输送的常规方式。目前,槽罐的运输主要采用半挂车厢拖拉,槽罐固定在具有支撑腿和车轮的特定车厢上,不能方便地分离。这样,每个槽罐就需要配置一个专用车厢,不仅降低了车辆使用率,还占用了较多资金和资源,增大了成本。另外,槽罐的装卸需要专用的起重设备,不仅需要增加投入,而且由于未能完全做到及时装卸,影响了车辆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槽罐运输的装卸装置,该装置应能用于陆地车辆装卸槽罐,具有结构坚固、使用安全可靠以及操作省力简便的特点,以满足市场需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压升降式槽罐运输装卸架,其特征在于该装卸架包括用于承载槽罐重量且水平布置的承重框架、安装在承重框架四个角的支撑腿、驱使承重框架垂直升降的液压升降机构以及可调节支撑腿水平位移的平移机构。
所述的支撑腿包括竖直定位的两个相互套装且可相互滑动的内筒和外筒。
所述的液压升降机构是: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支撑腿的外筒内腔,油缸的活塞杆顶端往下伸入内筒的内腔并与内筒的筒底固定,外筒的筒壁外部还装有连通油缸缸体的油管接头,另有油泵通过所述的油管接头输入或抽出液压油,以实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相对滑动。
所述的平移机构是:每个支撑腿的上端均分别固定在一水平布置的滑动轴上,滑动轴又插入一相适合的套筒中进行滑动配合;所有套筒分别固定在承重框架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车辆需要装载槽罐14时,与支撑腿上端固定的滑动轴2从套筒3-1中横向伸出最大距离(如图5),定位槽罐的固定架13通过起重机械放置在承重框架3上方(A向),固定架四个角的底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承重框架上(一般是凸台3-2向上穿越过固定架底端的开孔后,再在该凸台上固定螺栓将固定架固定);此时驾驶员将车辆12(通常是半挂车厢)倒向行驶(图6中箭头B所示方向)至装卸架底下,然后把油泵的油管接上油管接头,启动油泵放出液压油(或打开油管接头直接放出液压油)让支撑腿1收缩,使装卸架缓慢下降,直至装卸架与车辆承载面指定位置接触。当装卸架的重力完全落到车辆上后,操作人员便可以收起支撑腿1,并对装卸架与车辆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图7所示),然后将槽罐运走。支撑腿1的收起过程为:先控制支撑腿1使其绕套筒3-1旋转(此时需先拔出销钉6-2,取下压盖6,消除筋杆5横向滑动的障碍),间接带动筋杆5转动,使筋杆5沿横梁上的滑槽3-3移动,直到支撑腿1转动至水平状态,最后再推动滑动轴2使其缩回套筒3-1中。这样就完成整个装载过程。
槽罐的卸载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配置了专用的装卸架,操作人员通过操控装卸架上的相关部件就能把槽罐装上车辆,或者把槽罐从车辆上卸下;无须使用起重机械,使运载车辆的使用率得到明显提高,节省了投入,降低了成本。而且该装卸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操作省力简便、使用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运输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促进槽罐运输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腿在折叠开始阶段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支撑腿在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槽罐吊装至装卸架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车辆装载槽罐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槽罐在运载车辆上的安装定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液压升降式槽罐运输装卸架中,设有用于承载槽罐重量且水平布置的承重框架3,承重框架四个角均装有一竖直布置的支撑腿1,每个支撑腿均与承重框架之间通过一筋杆5铰接加固(加固结构是:筋杆5的一端铰接在支撑腿上,筋杆5的另一端固接的水平滑杆5-1嵌入承重框架横梁上的滑槽3-3的定位开孔3-31中,再用压盖6骑跨在水平滑杆5-1上后,销钉6-2插入压盖6的销孔6-1和承重框架角端的销孔3-4中使筋杆5得以固定);承重框架上还设有升降机构使得承重框架能够垂直升降,以及设有可调节支撑腿水平位移的平移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3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化木地板基材低摩尔比改性脲醛胶粘剂
- 下一篇:伤口贴铝箔复合型包装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