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自动交流稳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2881.0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元成 |
主分类号: | G05F1/147 | 分类号: | G05F1/147;H02H3/04;H02H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自动 交流 稳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电源供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自动交流稳压器。
背景技术
交流稳压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源设备已为大家所熟知,交流稳压器的种类和用途也是多种多样,国内伺服式交流稳压器的220V输入电压范围一般为140V~260V。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产品过载超负荷导致环形变压器过热烧坏,这样对关机后重新开机时电刷所处的位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重新开机时电刷所处的位置,现有技术没有对其进行控制,因此一旦断电,伺服式交流稳压器的电刷就有可能停在140V端,而当重新来电输入电压为260V时,铁芯就会饱合,无效功率很大,电流也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稳压器内的环形变压器过热烧坏,而且可能对负载造成危害。
由于各国电网电压不同,所以输入电压也不相同,如220V/110V,现有伺服式交流稳压器是针对单一电网电压设计和制造的,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域的国家使用会出现因超载导致环形变压器过热烧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交流稳压器对断电时电刷所处的位置没有进行控制,再次来电时铁芯就会饱合,无效功率很大,电流也特别大,很容易引起稳压器内的环形变压器过热烧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断电后重新开机时电刷所处位置能进行自动准确定位的高精度自动交流稳压器。
本实用新型同时解决现有交流稳压器只能与单一电网电压匹配,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220V/110V双输入电压转换,可与两种电网电压匹配,扩大使用范围的高精度自动交流稳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变压器、控制电路、伺服电机、由伺服电机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旋转的碳刷装置,稳压器的面板上设有两个电网输入接线端子,所述的稳压器的面板上设有一个双掷开关,所述的环形变压器的输入侧有两个输入端子和一个中间抽头,一个电网输入接线端子与环形变压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相连,另一个电网输入接线端子与所述的双掷开关的公共端相连,双掷开关的一个输出端与环形变压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子相连,双掷开关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环形变压器的中间抽头相连;所述的控制电路包含自动回归电路,该自动回归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采样电路、整流电路、时间常数滤波电路、分压电路、运放器、储能延时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的采样电路是环形变压器的采样线圈。电网输入电压由采样线圈(环形线包、内层线圈抽头低压供采样电路)采样,经整流电路整流送到时间常数滤波电路,滤波得到一个输出变化完全与输入交流成正比例的直流信号,该信号经分压电路分压后得到的采样电压送到运放器的同相端,在运放器的反相端接一个基准电源,运放器的同相端与反相端电位进行比较,然后运放器的输出端连接储能延时电路,储能延时电路依据比较结果或储能延时或直通,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电路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由伺服电机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碳刷装置旋转,使碳刷装置的碳刷慢慢地准确定位在与输入电压相匹配的输出电压位置上。另外,通过环形变压器的输入侧增设中间抽头,实现通过拨动双掷开关可以选择电网输入电压为220V或110V,稳压器的输出分别保持在电压220V/110V±4%范围内,供所需电器使用,实现同一产品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电网电压的国家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储能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过载保护电路相连,过载保护电路再连接到稳压器的输出线路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过载检测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和报警电路,所述的储能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过载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过载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和报警电路,继电器的常闭端与稳压器的输出端相连,继电器的公共端与碳刷装置电连接。过载检测电路检测到负荷超载时,输出信号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切断稳压电源的输出;同时过载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触发报警电路,发出报警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变压器的前后分别固定有前立板、后立板,前立板、后立板均与环行变压器中心轴垂直,且固定在稳压器的底板上。确保环形变压器充分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元成,未经胡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2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