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2267.4 | 申请日: | 200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5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蒋沁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78 | 分类号: | G01N30/7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青 |
| 地址: | 3100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色谱 串联 质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尤指用于检测分析全氟烷基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背景技术】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因为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在化合物检测分析中应用广泛。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其真空脱气机由一个四通道真空箱和一个真空泵构成,打开真空脱气机的电源开关后,控制电路开启真空泵,真空泵运行使真空箱内产生部分真空,当溶剂经过真空箱内通道时,溶剂中溶解的气体将渗过塑料膜进入真空箱,以达到脱气目的,此方案的真空脱气机结构复杂,给内部管路的替换、检修等操作带来麻烦且易造成修改后脱气机不能正常工作的状况发生。
另外,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在检测分析全氟烷基化合物时会产生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全氟烷基化合物(CF3CnF2nR)是一类由若干个氟原子和碳原子组成烃链,烃链末端原子上连接一个磺酰基或者羧酸,碳原子原本连接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环境样品中、人体样品中的全氟烷基化合物都以μg/kg(ppb)级水平存在于介质中,因此,全氟化合物的检测属于痕量分析范畴。普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由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两部分组成,在高效液相色谱部分,由于有铁氟龙(Teflon)(聚四氟乙烯)部件的存在,因此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对全氟化合物的分析,会出现背景干扰,尤其是对于全氟羧酸,如PFDoDA,PFUnDA,PFDA,PFNA,PFOA,PFHpA,PFHxA等,背景值在0.5-1.5ng/mL水平,严重影响检测分析的准确定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改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其脱气装置易于检修、结构简单、管路的替换检修方便。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改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包括输液装置、进样装置、分离装置与检测分析装置,所述的输液装置包括流动相贮存器及脱气装置,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装置与流动相贮存器相连。免去了原有技术方案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真空脱气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管路的替换检修带来方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真空脱气装置包括输气管、气体贮存器,所述的输气管插接于流动相贮存器腔内,所述输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流动相贮存器的腔体下部。具体为将脱气用气体(氦气)通过输气管通入流动相中,在进样前10分钟打开氦气,利用亨氏定律,将流动相中其余气体除去。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所述的输气管采用不锈钢管或聚醚醚酮管。所述的流动相贮存器插接有一以聚醚醚酮为材料的流动相管,所述流动相管的插接端设有以不锈钢为材料的流动相滤头。所述的进样装置包括进样针、注射器、针座、六通阀,所述的进样针的上端与注射器开口端之间连有以聚醚醚酮为材料的进样管,所述的进样管两端分别设有不锈钢套箍以使其固接在进样针及注射器之间;所述的针座与六通阀之间设有一以聚醚醚酮为材料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两端设有不锈钢套箍及与套箍相配的螺帽以使其两端与针座、六通阀固接。注射器开口端连接一洗针装置,所述的洗针装置包括洗针液贮存器、一端插接于洗针液贮存器腔中且另一端与注射器开口端连接的以聚醚醚酮为材料的洗针管,所述洗针管的插入洗针液贮存器腔内端设有以不锈钢的洗针液滤头。去除原有含有铁氟龙(Teflon)(聚四氟乙烯)部件,有效减小背景干扰,提高检测分析的准确性。
所述的流动相管与六通阀相通。所述的流动相管直接与六通阀相接,无须通过结构复杂的真空脱气机进行真空脱气,可除去真空脱气机的设置,管路的排布清晰,给设备及管路的维修、替换带来方便。
有益效果:
1、采用气体贮存器释放气体进入流动相贮存器腔以使流动相脱气及流动相管与六通阀相通的结构,使流动相管无须通过结构复杂的真空脱气机进行真空脱气,免去真空脱气机的设置,管路的排布清晰,给设备及管路的维修、替换带来方便。
2、以不锈钢或聚醚醚酮材料取代铁氟龙,在检测分析全氟烷基化合物时可有效减小背景干扰,提高检测分析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22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