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固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984.5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家亮 |
主分类号: | F16B2/14 | 分类号: | F16B2/14;F16B1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216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固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械连接件,特别是将带有接触面的物体之间相互固定的紧固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将两件分离的物体紧固连接成一体,目前对于物体之间的机械固定连接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螺钉连接、铆接、焊接和粘接。
螺钉连接和铆接需要在被连接物的表面加工通孔,再用螺钉或铆钉将两件物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被连接物的表面会产生破坏,影响被连接物的美观,因此在一些特殊要求的场合不适宜使用;另外螺钉连接或铆接的强度较低,尤其是拉铆钉仅仅依靠一层薄铝皮受力,很容易失效;这种连接方式还存在逐点连接耗时、耗力,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焊接和粘接虽然可以避免被连接物的表面的损坏,但其工作效率更低,操作不便;焊接的连接只能依靠两物体的接缝强度来保证连接强度,当接缝长度较短,且两物体错位尺寸较大并受到时,连接缝容易断裂;而粘接时需要依靠被连接物的表面处理程度、粘胶质量、工作环境等多因素来保证连接强度,只要某项因素不适合,连接强度将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固连接件,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便捷,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连接牢固可靠,不破坏被连接物的外表。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紧固件的形状为杆状,其端部开有楔形槽,当本紧固件处于连接状态时,在对应楔形槽中插入楔子,装入被连接件所对应的楔形盲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紧固件有两种连接结构,(1)紧固件的两端都带楔形槽,插入楔子后与相对的被连接件的楔形盲孔膨胀连接;(2)紧固件的一端都带楔形槽,插入楔子后与一被连接件的楔形盲孔膨胀连接;紧固件的另一端带螺纹,与另一被连接件的螺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紧固件是在被连接件的内侧将两物体固定连接,因此不破坏被连接物的外表,可保持物体的平整外观;只要对两物体施加压力就可以将紧固件的的楔形槽胀开,紧紧卡在被连接件的楔形盲孔中,因此连接时的操作很便捷,大大提高了安装工作效率;对被连接件的施压越大,连接越牢固,紧固件的轴向和径向同时都提供了连接的紧固力,所以物体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被连接件1、紧固件2、楔子3、楔形盲孔4、被连接件5、楔形槽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紧固件2的形状为杆状,在其端部开有楔形槽6,楔子7对应与楔形槽6配合使用。当处于连接状态时,向本紧固件2的楔形槽6中插入楔子3,然后装入被连接件5上对应的楔形盲孔4中,将被连接件1与被连接件5压紧,本紧固件1的端部被胀开,紧紧卡在楔形盲孔4中,从而使被连接件1与被连接件5牢固地连接成一体。本紧固件的端部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紧固件2的一端都带楔形槽6,插入楔子3后与一被连接件5的楔形盲孔4膨胀连接,紧固件2的另一端带螺纹,与另一被连接件1的螺孔连接。也可以采用紧固件的两端都带楔形槽,插入楔子后与相对的被连接件的楔形盲孔膨胀连接。如果将楔子3与楔形槽6的接触面之间加工成带倒齿的粗糙面,那么更能保证紧固件2卡在楔形盲孔4中不松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家亮,未经李家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