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式二次进风节能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837.8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天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天安 |
主分类号: | F24B1/19 | 分类号: | F24B1/19;F24B1/191;F23L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滇***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式 二次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生物质能炉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炉灶,尤其是用于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烧柴的或燃烧生物质的节能炉灶,其结构较为复杂,装配不方便;二次进风道为竖直形状,风眼也不规则,使二次进风形成直式上冲,风力硬而急,导致火力强硬造成局部锅底温度过高,往往造成进风不畅,致使热效率不高,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二次进风回旋使风力均匀稳定,火力柔和贴锅底;便于安装的旋风式二次进风节能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二次进风套设置在炉胆上方;二次进风套形状为锥形;在外壳与炉体之间设置有2~5条二次进风道,该二次进风道上端连通二次进风套与炉体形成的二次风腔,该二次进风道呈螺旋状上升;在二次进风套上开设有一排连通二次进风道的风眼。
本实用新型的炉胆分为由两段拼接而成;炉桥设置在炉胆的下段;在炉桥下段下方的落灰膛为一封闭的仓体,在该仓体下端开设有一风口,并设有一铰式风门;下端与炉体下部侧面开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炉体上部设置有一顶圈,在顶圈上开设有添柴口和烟囱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充分利用了二次进风道呈螺旋状作为两次进风的效能,并在原有的风道送风进炉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控制柴煤的燃烧力。二次进风道采用螺旋式上升,使风力均匀稳定,火力柔和贴锅底;炉胆分为由两段拼接而成,便于安装炉桥。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炉整体式结构,避免了在广大农村地区改装的麻烦,也实现了炉灶的工业化产品生产,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炉体上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炉体1、炉胆2、炉桥3、二次进风套4、外壳5、烟道6,其特征是,二次进风套4设置在炉胆2上方;二次进风套4形状为锥形;在外壳5与炉体1之间设置有2~5条二次进风道10,该二次进风道上端连通二次进风套4与炉体形成的二次风腔11,该二次进风道10呈螺旋状上升;在二次进风套4上开设有一排连通二次进风道10的风眼12.
本实用新型的炉胆2分为由两段拼接而成;炉桥3设置在炉胆2的下段;在炉桥3下段下方的落灰膛7为一封闭的仓体,在该仓体下端开设有一风口8,并设有一铰式风门9;下端与炉体1下部侧面开的通风孔15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炉体1上部设置有一顶圈13,在顶圈13上开设有添柴口14和烟道6。
本实用新型整个炉体1结构采用金属板连接,炉体1与炉胆2通过砂石灰浆接成一体,外壳5、烟道6以及顶圈13也都整体与结构连接在一起,炉胆2上段设有一排风眼16,该风眼接通炉体1与炉胆2之间形成的二次进风道10,二次进风道10呈螺旋状上升,而二次进风道10又通过在炉体下部侧面开设的两个对称布置的通风孔15形成通风。添柴口14和烟道6设置在顶圈13两侧;在炉体1下部位于炉桥3下方设有一铰式风门9,该铰式风门9可靠开闭或开启大小来控制炉膛火力。二次进风道10呈螺旋状上升,顺风道螺旋进入二次进风套4与炉体形成的二次风腔11,在风腔回旋后通过风眼12旋出,使二次进风回旋于顶圈13内,使风力均匀稳定,火力柔和贴锅底,,起到二次进风的促进作用,促进炉膛生物质柴充分燃烧,使热效率被充分利用。炉胆2分为由两段拼接而成;便于安装炉桥3,炉桥3,设置在炉胆2的下段;在炉桥3下段下方的落灰膛7为一封闭的仓体,在该仓体下端开设有一风口8,并设有一铰式风门9;下端与炉体1下部侧面开的通风孔1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天安,未经蒋天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