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向灌浆塞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206.6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56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开华;崔梦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开华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 梅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向 灌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基础处理灌浆施工封孔装置,特别涉及隧道内环向灌浆的上仰孔封闭装置。
背景技术
孔内循环灌浆塞已普遍用于水工基础处理灌浆施工,大多数建筑物的地基、水电、水利工程坝基处理灌浆施工中均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申请人于2003年申报的专利,申请号为03262022.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孔内循环灌浆塞,该实用新型由上、下封头,金属内管,橡胶外管,灌浆管等组成,上、下封头分别与金属内管及橡胶外管相连接,橡胶外管套于金属内管外,灌浆管位于金属内管内,在上封头上设有的高压介质孔、进浆孔、回浆孔分别与橡胶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空腔、灌浆管与金属内管间的间隙相连通。该实用新型可实现孔内循环灌浆,也可用于纯压灌浆,压水试验,化学灌浆,帷幕灌浆等作业。但在隧道内环向灌浆的上仰孔灌浆施工中,用普通的正向灌浆塞,浆液易沉淀,灌浆时间较长,浆液初凝经常抱塞、卡塞,灌浆塞无法正常回位,灌浆塞就无法取出造成孔内事故,现有技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上仰孔灌浆的反向灌浆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灌浆塞,由进浆管、回浆管、膨胀胶管总成、多孔组接头和“○”形圈构成,进浆管通过多孔组接头固定于回浆管的中央,在回浆管的外侧上端套有至少一个“○”形圈,下端通过卡箍与回浆管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膨胀胶管总成套在回浆管的外侧,膨胀胶管总成的上、下封头分别用“○”形圈密封连接。
所述的反向灌浆塞,膨胀胶管总成的上封头处气管接嘴与树脂管连接并嵌在多孔组接头中;膨胀胶管总成的上封头端固定有吊环。吊环与钢丝绳连接并嵌在多孔组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向灌浆塞,灌浆施工中将灌浆塞放到灌浆孔中进行作业时,通过嵌在多孔组接头上的树脂管,向膨胀胶管总成内充高压介质,介质可以是水,也可是以气体,膨胀胶管总成膨胀与灌浆孔四周紧密封闭,浆液不会从灌浆塞的四周返灌,由于上封头与回浆管为活动套接,上封头可沿回浆管上下滑动,在上封头处焊接一个吊环,以备灌浆塞使用时被小石块卡住,不能正常回位,这就可以通过多孔组接头中嵌的钢丝绳拉动固定在膨胀胶管上封头处的吊环,使灌浆塞正常回位,解决了灌浆时间较长,浆液初凝经常抱塞、卡塞,无法正常回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用于纯压灌浆,孔内循环灌浆,压水试验,化学灌浆,帷幕灌浆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浆管,2-进浆管,3-多孔组接头,4-U形槽,5-树脂管,6-气管接嘴,7-上封头,8-膨胀胶管总成,9-下封头,10-卡箍,11-“○”形圈,12-吊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反向灌浆塞,由进浆管2、回浆管1、膨胀胶管总成8、多孔组接头3和“○”形圈11构成,进浆管2通过多孔组接3头固定于回浆管1的中央,在回浆管1的外侧上端套有至少一个“○”形圈11,多个“○”形圈11可以有效地增加反向灌浆塞的密封功能,下端的“○”形圈11通过卡箍10与回浆管1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使得回浆管下端的“○”形圈及下封头固定连接在回浆管下端,不能移动,膨胀胶管总成套8在回浆管1的外侧,膨胀胶管总成8的上封头7、下封头9分别与“○”形圈11密封连接。所述的反向灌浆塞,上封头7处连接的充气孔与11气管接嘴6固定连接,在多孔组接头3中嵌的树脂管5与气管接嘴6固定连接。膨胀胶管总成8的上封头7端固定连接有吊环12,多孔组接头3开有U形槽4,U形槽4中嵌的钢丝绳与吊环12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开华,未经崔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冰液洒布车
- 下一篇:烟丝物料带式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