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681.1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曙光;马翔;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框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密封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
背景技术
汽车门框密封条是一种汽车密封零部件,安装于汽车门框止口边缘处,用于密封车门与车门框之间的间隙。汽车门框密封条的断面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装卡部1和密封部2;其中装卡部1用于将汽车门框密封条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门的门框上;密封部2位于装卡部1的一侧并与之相连接,用于在车门关紧后密封车门与车门框之间的间隙。为了防止汽车门框密封条在工作中脱开或脱落,通常还会在装卡部1中嵌入金属骨架3(或称之为钢芯),以增加其强度。
而汽车门框密封条不仅是一种车门的密封件,还是汽车的内饰件,其装卡部1靠近车内侧的外表面6影响车内的装饰效果。目前,通常会在汽车门框密封条的装卡部1靠近车内侧的外表面6上植彩色绒毛作为外饰层,以体现其装饰功能。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91916Y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其发泡海绵密封条与形状为“U”形的夹持部分连接为一体,夹持部分内侧的边上有3个齿,夹持部分中固定有形状呈“U”形的金属骨架,边的端面连接一段海绵胶唇边,发泡海绵密封条上涂覆有防冻层,夹持部分的表面连接一层植绒层或者绒布。但是,生产这种汽车门框密封条的植绒工艺具有以下缺点:①工艺步骤非常繁琐、复杂,通常需要经过表面打磨、喷胶、植绒、固化、去除浮绒等多道工序,使得生产效率不高;②由于工序步骤多,所需的生产流水线比较长,生产占地面积较大;③由于工序步骤多,所需的生产机器比较多,能耗大,生产成本高;④由于工序步骤多,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对植绒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使得植绒质量不稳定,经常由于植绒的原因导致出现废品;⑤而且整体工艺中的喷胶步骤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生产汽车门框密封条的植绒工艺繁琐复杂,使得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生产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及废品率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生产线短、生产效率高、能耗小、生产占地面积小、清洁无污染而且废品率低的汽车门框密封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包括装卡部和连接所述装卡部的密封部,所述装卡部靠近车内的外表面具有外饰层,所述外饰层粘接在所述外表面上。
上述汽车门框密封条中,所述装卡部具有密封齿。
上述汽车门框密封条中,所述装卡部的内部装嵌有金属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框密封条,其装卡部的外饰层为热塑性弹性体层,生产这种汽车门框密封条时,只需将热塑性弹性体层包覆在装卡部靠近车内的一面上即可,无需采用植绒工艺,彻底解决了由于植绒工艺而带来的各种缺陷;②由于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汽车门框密封条的工艺步骤少,因此生产线比较短,生产效率高,能耗小,成本低,生产占地面积小,废品率低,而且无需喷胶步骤,清洁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汽车门框密封条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框密封条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装卡部,2-密封部,3-金属骨架,4-外饰层,5-密封齿,6-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框密封条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汽车门框密封条包括装卡部1,密封部2,及装嵌在所述装卡部1内部的金属骨架3。
所述装卡部1为三元乙丙橡胶(即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Monomer);所述装卡部1具有密封齿5;在所述装卡部1靠近车内的外表面6上包覆有外饰层4,所述外饰层4粘接在所述装卡部1靠近车内的所述外表面6上;所述外饰层4为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即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层具体为热塑性硫化橡胶层(所述热塑性硫化橡胶即为TPV,ThermoplasticVulcanizate)。所述密封部2位于所述装卡部1的一侧,并与所述装卡部1连接,所述密封部2为海绵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