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387.0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徐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11/18;H02J7/00;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每天送到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大约相当于2.5亿万桶石油,并且,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太阳能被逐渐开发利用,现已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环保能源之一。如今,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照明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不停车收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收费方式,因其做作的便捷和高效,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这种收费方式一般借助于红外或微波技术自动完成对车道上通过车辆的识别、收费和统计工作,收费效率高,可以有效地解决收费站车辆拥堵的情况。
其中,车载设备(On Board Unit,简称OBU)是应用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主要作为被标识物体的信息存储卡和用来作为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系统的微波天线交互的通讯中继器。
目前,现有技术的OBU的供电方式均为原电池供电,需要在保修期内更换电池,给用户和商家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OBU,能够实现OBU使用太阳能充电,从而在使用寿命内无需更换电池,保证正常供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OBU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载设备外壳内的,用于控制所述车载设备工作的主控单元,还包括:
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单元供电的可充电蓄电池;
与所述可充电蓄电池连接,用于对所述可充电蓄电池进行管理、控制和检测的电源管理单元;
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太阳能并将所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采用收集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OBU充电的技术方案,使OBU在使用寿命内无需更换电池,确保正常供电,减少了更换电池的麻烦,使用户使用OBU时更加便捷,促进了OBU的技术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三的电源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四的电流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五的太阳能电池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实现OBU使用太阳能充电,从而在使用寿命内无需更换电池,保证正常供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OBU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OBU,包括:主控单元1、可充电蓄电池2、电源管理单元3和太阳能电池板单元4,其中,主控单元1用于控制车载设备工作;可充电蓄电池2用于为主控单元1供电,与主控单元1连接;电源管理单元3用于对可充电蓄电池2进行管理、控制和检测,与可充电蓄电池2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单元4用于接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与电源管理单元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采用收集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OBU充电的技术方案,使OBU在使用寿命内无需更换电池,确保正常供电,使用户使用OBU时更加便捷,促进了OBU的技术发展。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OBU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OBU,进一步还包括:充电器接口5,用于连接充电器,与电源管理单元3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对充电单元进行充电的方式,可以采用专用的车载充电器、太阳能充电器或者其它可用的充电器替换。即将充电器连接在充电器接口5的充电器接口上,即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设置了充电器接口,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对OBU进行充电,充电方式灵活便捷。
进一步地,上述可充电蓄电池2可以采用可充电锂电池、镍氢电池或超级电容来实现。
再进一步地,可充电锂电池可以为液体锂离子电池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