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冲击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0344.2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贝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冲击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指电池冲击试验机。
背景技术:
自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就受到用户的青睐和喜欢,尤其是现在,全世界对环保的不断重视,电池的应用就更加广泛。电池的广泛应用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电池的安全性,尤其是大功率电池,有时因为功率过载或其它原因,就会出现燃烧、爆炸等安全性问题。
后来人们为了安全使用电池,发明了电池冲击试验机,电池冲击试验机就是一种针对电池的耐冲击性进行测试的检测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检测仪器主要是根据国标中对冲击试验的描述和国标上的简图研发出来的,但是该设备有非常明显的缺陷:
1、冲击锤的的升降是由电机带动一个刹车盘来实现的,当突然断电的时候,冲击锤会掉下来,如果有人正在进行操作,就会可能扎伤人;
2、冲击锤是由一条钢丝绳带动升降的,由一个导管进行导向,由于导向孔要比冲击锤大许多,冲击值的重复性很差;
3、防护箱内没有照明装置,做试验时无法观察到产品的变化情况;
4、防护箱一般只装有排气扇,没有开补风口和测试孔,易产生负压,无法进行带电测试;
5、控制部分与防护箱一体化,冲击的噪音很大,而且很突然,站在箱体旁边做测试极易受到惊吓,且如果电池爆炸,也易伤到人。
现有的检测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电池冲击试验机,其结构设计简单科学,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池冲击试验机,其包括防护箱体、机架、控制器,箱体内设有机架,箱体内壁上设有排气风扇,机架的顶部设有马达,马达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与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导板连接,导板滑动套设在垂直的导轨上,导板的下端面设有挂钩装置,在导轨上安装有冲击锤,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的导板上设置在轴承,轴承套接在导轨上上下滑动。
所述的冲击锤安装在导轨上,位于导板的下方。
所述的冲击锤的上方设有挂扣,冲击锤还设有配重件。
所述的防护箱体上设有箱门,箱门上设有透明的观察孔。
所述的挂钩装置包括钩体、电磁铁,钩体与电磁铁上驱动杆活动绞接。
所述的箱体上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盖板上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照明装置。
所述的箱体上设有补气孔和测试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机架的顶部设有马达,马达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与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导板连接,导板滑动套设在垂直的导轨上,导板的下端面设有挂钩装置,在导轨上安装有冲击锤,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解决了导向差,冲击位置易变,冲击效果重复性查的问题,使用安全,内置照明节能灯,透过玻璃视窗可以清楚观察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产品的变化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架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护箱体1、机架2、控制器100,箱体1内设有机架2,箱体1内壁上设有排气风扇9,机架2的顶部设有马达200,马达200的输出端设有绕线轮201,绕线轮201与钢丝绳8的一端连接,钢丝绳8的另一端与导板10连接,导板10滑动套设在垂直的导轨21上,导板10的下端面设有挂钩装置300,在导轨21上安装有冲击锤3,控制器100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的导板10上设置在轴承7,轴承7套接在导轨21上上下滑动。
所述的冲击锤3安装在导轨21上,位于导板10的下方。
所述的冲击锤3的上方设有挂扣32,冲击锤3还设有配重件4。
所述的防护箱体1上设有箱门11,箱门11上设有透明的观察孔12。
所述的挂钩装置300包括钩体5、电磁铁6,钩体5与电磁铁6上驱动杆活动绞接。
所述的箱体1上部设有可拆卸的盖板14,盖板14上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的箱体1内安装有照明装置。
所述的箱体1上设有补气孔13和测试孔15。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步骤说明如下:
1、将各种配件组装成如图2(机架结构示意图);
2、将组装好的机架2整体放进防护箱1内,机架2底部与防护箱1的底部用螺丝固定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贝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贝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暴冲击风多功能试验模拟装置
- 下一篇:胶带自动计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