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焚烧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0320.7 | 申请日: | 200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义 |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24;F23G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子,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的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繁衍生息的需要,地球上每天都会产生许多生活垃圾。最新统计表明,在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天平均产生2公斤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中除有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如:各种纸张、塑料袋、木制品、金属制品等,其余大部分都无法回收、利用,只能依靠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不断地在城市周边出现,不仅影响了城市周围环境,消耗了大量土地,还使填埋场成为一片片无法继续使用的荒地。常此已往,我们生活的城市将逐渐被生活垃圾所环绕,城市周围环境将不断恶化,对城市的长期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为改善这种情况,如今,大型的垃圾焚烧场已开始出现,其通过焚烧的方式将无法回收的生活垃圾烧毁,并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再次开发利用,达到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这种大型焚烧场占地面积大、投资多,垃圾转运时间长,不能在小范围内就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而现有的、最适合家用或局部地区使用的小型焚烧炉由于受结构和成本的限制,垃圾燃烧不充分,焚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污染较重,其使用效益正受到严重影响,怎样进一步改进小型垃圾焚烧炉的结构,使其满足彻底焚烧的需要就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焚烧效率高、燃烧充分、使用方便、适于局部地区使用的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焚烧炉,包括炉膛体和连接在炉膛体外的燃油器和风机,炉膛体内分为上、下两个燃烧室,两个燃烧室之间设有可以透气的隔板,上、下燃烧室壁上分别设有喷油口,燃油器连接在喷油口上,炉膛体顶部设有出烟口,风机与燃烧室连通,隔板上的透气孔靠近隔板的中央,透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管状的引风通道,引风通道的下端突出于隔板的下表面。
所述压火罩上设有通孔,压火罩罩在隔板上方的透气孔上。
所述压火罩的形状为半圆形或‘n’型。
所述下燃烧室的炉膛壁上还设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进风口位于炉排上方,下部分进风口位于炉排下方,风机通过进风口与燃烧室连通。
所述上部分进风口的出口方向分别沿着炉膛壁内表面的切向倾斜向上,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一致。
所述下部分进风口的出口方向分别沿着炉膛壁的纵向截面倾斜向上。
所述上、下燃烧室的形状为圆柱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焚烧炉,利用引风通道延长烟气通过的时间,防止烟气直接从下燃烧室快速进入上燃烧室,使烟气在下燃烧室内燃烧充分,同时,利用炙热的、细而长的引风通道还可对穿过的烟气进行二次燃烧,大大降低了烟气中可燃物的含量.而下燃烧室炉壁上设计的进风口,在完成送氧工作的前提下,还可在下燃烧室上方形成气动涡旋,使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不停地在下燃烧室内旋转,以提高烟气的燃烧效率和燃烧质量,大大降低了由于烟气产生过程集中、浓度大等问题,带来的燃烧不充分现象.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充分考虑了烟气产生、燃烧的各个环节,多次控制、反复燃烧,尾气排放符合环境标准,非常适合在农村和局部地区进行生活垃圾焚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焚烧炉,包括炉膛体2、隔板10、压火罩3以及连接在炉膛体2外的燃油器14和风机15。炉膛体2内分为上、下两个燃烧室1,12,燃烧室为圆柱型,隔板10位于上、下燃烧室1,12之间,隔板10上靠近中央的位置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上分别连接有管状的引风通道9,引风通道9的下端突出于隔板10的下表面,引风通道9的上端与隔板10的上表面平齐。上、下燃烧室壁上分别设有助燃用的上、下喷油口11,8,燃油器14分别连接在上、下喷油口11,8上,燃油器14可将高压燃油喷入到燃烧室中辅助垃圾燃烧。压火罩3的形状为‘n’型,压火罩3罩在隔板10的透气孔上,压火罩3上设有向四周散射的通孔4,穿过透气孔的烟气可以通过通孔4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到上燃烧室1中。炉膛体2上方,即上燃烧室1顶部设有出烟口13,燃烧后的烟气从此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义,未经梁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