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测试专用钢板试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046.3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文;王凤琴;张苏渊;衣鹏飞;刘春明;姜中行;朱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冷却 表面 系数 测试 专用 钢板 试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测试专用钢板试样,适用于喷水冷却实验中的表面换热系数测量,用以分析中厚板在热轧以后控制冷却下的温度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中厚板生产中,轧后控制冷却在开发高强度级别钢种和降低合金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控制相变过程可达到改善钢板组织和性能的目的。在确定钢板控制冷却工艺之前,需要掌握设备在不同参数下的冷却能力和冷却效果,从而控制钢板微观组织的演变。新型的冷却方式如超快冷、DQ等工艺的冷却速度加大,控制难度提高,在线测温的准确性下降,仅靠生产过程中实际钢板在线测温难度很大。
采用实验手段分析钢板的冷却过程,可以为制定冷却工艺提供参考并减少试制成本,首先需要测定喷水冷却过程中钢板试样表面的换热系数,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钢板温度的准确测量,一般采用预埋热电偶测量温度,要防止冷却水流到热电偶周围引起测量结果失准。二是如何通过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计算钢板表面的换热系数。测量只能得到试样的过程温度数据,实际钢板的厚度是可变的,需要得到表面换热系数才能转换到实际钢板的过程温度数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测试专用钢板试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上表面喷水冷却实验,可以准确测量钢板试样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计算出钢板表面的换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由钢板试样主体、挡水板、热电偶、温度测量装置组成。
钢板试样周边加挡水板,防止上表面冷却时冷却水流到热电偶附近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钢板试样主体的下方钻孔并埋热电偶,热电偶埋在钢板试样主体厚度方向上距上表面X1/2和X1+X2/2的位置,测量相对应位置钢板温度的变化。X1为距钢板试样表面较近测温点的控制尺寸,X2为距钢板试样表面较远测温点的控制尺寸。
热电偶与温度采集装置相连,温度采集装置由热电偶数据采集系统、PC机及相关软件组成,由PC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面换热系数。
由于钢板表面无法用热电偶测温,只能测量钢板内部温度,通过计算确定表面喷水冷却的换热系数,如附图3计算过程分析如下。
节点P0位于钢板表面,节点P1、P2为分别为两个预埋热电偶的位置。
节点P0控制积为0,因此两侧热流密度相等,即冷却水带走热流密度等于节点P1通过钢板表面流出的热流密度,因此存在下式1:
h(T0-TW)=λ(T1-T0)/(X1/2) 1
式中h为表面换热系数,λ为导热系数,X1为节点P1厚度方向的控制尺寸,TW是冷却水的温度,T0是节点P0的温度,T1是节点P1的温度。
节点P1、P2的控制尺寸分别为X1和X2,节点P1两侧的热流密度之差等于节点控制单元内部热能的减少率,即节点P2流向节点P1的热流密度减去节点P1流出钢板表面的热流密度等于节点P1热能的变化率,因此节点P1能量变化存在下式2:
λ(T2-T1)/(X2/2)-λ(T1-T0)/(X1/2)=cρΔT1X1/Δt 2
式中X2为节点P2厚度方向的控制尺寸,T2是冷却水的温度,c是钢板的比热,ρ是钢板的密度,Δt是两次采集数据的时间差,ΔT1是与Δt对应的节点P1的温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盐桥式现场用海水负二价硫测量传感器
- 下一篇:阀室监视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