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真实双能量的多视角X射线行李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791.6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清;王勇;杨立瑞;李宏伟;孔维武;杨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N23/0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真实 能量 视角 射线 行李 爆炸物 自动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物品探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双能量X射线对行李爆炸物进行自动探测的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通过重要出入口的人员所携带的行李实施安全检查已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而对于行李的安全检查来说,采用X射线进行安全检查的装置已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非接触式安全检查装置,近年来,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在航空、铁路、海关安全等需要的驱使,得到迅速发展。
在最早使用的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中,其为采用单视角单能X射线技术,这类检查装置通常主要由单个X射线发生器、准直器、探测器、通道、传送带和箱体组成。系统在工作时,传送带将被检查行李送入通道,经过准直的扇形X射线束穿过传送带上的行李,探测器接收材料吸收时所产生的X射线信号,且经过后序特殊处理后进一步形成图像信号并显示在显示器上。该所述单视角单能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为通过观察图像信号中各区域的形状特征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已知的违禁物。
随着安全检查要求的提高,采用双能量X射线技术的安全检查装置正在逐渐的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有两种类型的双能量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一种是标准的或常规的双能量X射线行李检查装置,其采用一源两探,准双能量X射线,这种装置的行李通过速度慢,且需要人工检查,通常应用于常规手提行李和交运行李的检查;另一种是先进的双能量X射线安检装置(AT机),其采用双源双探,产生真实双能量X射线,这种装置的行李通过速度快,能够实现自动探测,通常应用于多级自动交运行李检查系统。其中,双能量X射线安全检查装置可以估计材料有效原子序数,且可以利用某种材料对不同能量的X射线吸收性能上的差异来分辨该材料,使得不能通过形状来辨别的物质可以通过材料特性来进行辨别。
为了满足更高探测精度的安全检查需求,X-CT技术被引入到了安全检查领域,因此出现了采用X-CT技术的CT型爆炸物安全检查装置。目前一种典型的X-CT安全检查装置主要是包括DR检测获取二维图像投影的装置和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的装置两部分。该种类型的安全检测装置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它需要处理巨大的数据量,且获得图像的时间也比其它系统要长得多,并且制造成本也非常高。
针对上述情况,多视角X射线行李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应运而生,其采用多个固定视角双能量X射线对物质进行扫描,且通过双能量X射线图像信号去获得物体的材料特征,并通过多视角的投影图像重建被检物截面,获得物质密度特征,从而达到对被检物较精确的物性探测。
现在,多视角X射线检测装置在医学和工业检测上已经得到了应用,譬如,美国VIVID公司的多视角X射线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是采用3源3探的三视角工作模式,其在多视角布局上为采用两个底照视角和一个水平视角,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在通道内各视角的相关性较小,有利于被检物的三维重建,但是这种多视角布局容易导致水平放置的行李中物品重叠严重,在各视角投影图像中提取被检物特征困难。另外,德国Heimann公司的多视角X射线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其采用3源5探的五视角工作模式,在多视角布局上采用2个底照射线源和1个顶照射线源,每1个底照射线源分别对应2组探测器,顶照射线源对应1组探测器,共形成5个视角,这种多视角装置通过5个视角的投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优点是重建的冗余度较大,模糊度较小,但是5个视角的特征匹配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的多视角X射线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避免单视角下重叠物品无法辨识的弊病,又可通过多角度X射线成像获得被检查物体的材料特征和密度特征,探测灵敏度高,准确性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具有真实双能量的多视角X射线行李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真实双能量的多视角X射线行李爆炸物自动探测装置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碱式碳酸钴智能合成系统
- 下一篇:连续式磷酸铁锂高温煅烧气氛保护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