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9655.7 | 申请日: | 2009-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游文祥;崔凯;刘锋;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5C5/00 | 分类号: | D05C5/00;D05C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余丽 |
| 地址: | 10001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刺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刺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刺绣机。
背景技术
随着刺绣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刺绣产品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含有多种刺绣线迹的刺绣产品是刺绣市场的发展方向。然而,现有的刺绣机在单独工作时,制作出的刺绣产品单一;当生产多样性的刺绣产品时,需要多个刺绣机反复配合或者需要对现有的刺绣机机械结构作复杂的改进才能实现,由此,要实现刺绣产品多样性的工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刺绣机,以实现刺绣产品多样性,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刺绣机,包括:
钩针和绳带轮,与所述钩针连接的主轴和第二转轴,与所述绳带轮连接的第三转轴;
根据预设刺绣图样信息生成并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的电动控制装置;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分别通过驱动所述主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以预设时序关系,协调控制所述钩针和所述绳带轮运动以形成刺绣图样的刺绣驱动装置;
所述刺绣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控制装置、所述主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刺绣机中,电动控制装置根据刺绣图样信息给刺绣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息,刺绣驱动装置根据该控制信息分别驱动主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以预设时序关系相配合运动,协调控制钩针和绳带轮运动,以形成刺绣图样,实现了刺绣产品的多样性,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动刺绣机可以包括:刺绣装置主体10、电动控制装置20和刺绣驱动装置30.
刺绣装置主体10包括钩针、绳带轮、主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其中,钩针分别与主轴和第二转轴相连接,绳带轮与第三转轴相连接。
电动控制装置20根据预设刺绣图样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并将该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给刺绣驱动装置30。
刺绣驱动装置30分别与电动控制装置20、主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连接;刺绣驱动装置30根据电动控制装置2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分别驱动主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以预设时序关系,协调控制钩针和绳带轮运动以形成预设刺绣图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刺绣机中,电动控制装置根据刺绣图样信息给刺绣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息,刺绣驱动装置根据该控制信息分别驱动主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以预设时序关系相配合运动,协调控制钩针和绳带轮运动,以形成刺绣图样,实现了刺绣产品的多样性,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刺绣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刺绣机包括:刺绣装置主体10、电动控制装置20和刺绣驱动装置30。
其中,刺绣装置主体10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电动控制装置20具体可以包括:主控模块21和控制信息分发模块23。
刺绣驱动装置30具体可以包括:主轴驱动设备31、第二转轴驱动设备33和第三转轴驱动设备35。
主控模块21根据刺绣图样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分发模块23将主控模块21生成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三控制信息分别发送给刺绣驱动装置30的主轴驱动设备31、第二转轴驱动设备33和第三转轴驱动设备35。控制信息分发模块23分别与主控模块21、主轴驱动设备31、第二转轴驱动设备33和第三转轴驱动设备35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