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012.2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岩;柳少波;付晓飞;刘宝和;赵孟军;洪峰;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天语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变形 油气 物理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成藏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不同构造应力(挤压或拉张)条件下,地层的构造变形油气运移聚集过程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地层构造变形研究与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地层构造变形研究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范畴,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则属于石油地质学研究范畴。但对于油气成藏研究来说,地层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聚集是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过程。目前,构造变形和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功能都比较单一,构造变形物理模拟装置主要是进行干砂模型实验,模拟地层构造变形情况,实验装置内不能进行流体充注,不能用于油气运移研究;而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则不能挤压(或拉张)产生构造变形,只能事先填装地质模型,然后充注流体模拟油气运移过程。因此,目前的实验装置不能完整地模拟地下油气的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限制了油气成藏研究的深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两个地质过程结合,可集成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两个物理模拟,与地下实际油气成藏过程对比的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由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前后壁21、活塞挡板30、活塞顶杆9组成,模型底板14两侧端部装有支承板8,模型底板14前后装有前后壁21,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和前后壁21围成箱体;箱体内两侧均安装有活塞挡板30,活塞挡板30连接活塞顶杆9,活塞顶杆9与传动丝杆4连接,驱动电机系统27通过组合齿轮1转动传动丝杆4推动活塞顶杆9;两侧活塞档板30与模型底板14及前后壁21接触处设有空心密封圈13、刮沙密封圈15。
前后壁21为高强度刚化玻璃。
模型底板14设置一个以上的底部注入口11,注入口11连通底部注入阀门12。
两侧活塞挡板30内侧安装应力传递片10。
应力传递片10为帆布或胶皮。
两侧活塞挡板30安装在活塞槽28上,活塞槽28与活塞T型板29连接,活塞T型板29上固定有导向杆2,导向杆2与挤压和拉伸传感器7、传动丝杆4联动。
两侧活塞挡板30上设置一个以上的侧板注入口18。
侧板注入口18和注入口11连通内部长短不同的注入管线。
箱体外部安装支承联板20,支承联板20与侧板22和顶板23连接,侧板22和顶板23同时加紧前后壁21。
在前后壁21侧面安装有数码摄像机25和数码照相机26。
本实用新型能进行流体充注,能用于油气运移研究,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可挤压或拉张,能完整地模拟地下油气的运聚成藏过程,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顶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式钻井装置用可解脱式电缆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材质防盗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