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脉动煤粉供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08900.2 | 申请日: | 200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继;纪任山;冀飞;周建明;何海军;范玮;肖翠微;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B65G53/04 | 分类号: | B65G53/04;B65G53/48;B65G33/14;B65G33/24;B65G47/16;B65G47/34;F23K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动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料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煤粉锅炉系统中的无脉动煤粉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煤粉锅炉系统中的供料装置,一般是在煤粉储仓的出料口下方,设置一单头的给煤螺旋装置,在给煤螺旋装置的末端,设有一垂直向下的落料管并与风管连接,从而通过风管内的风力将落料管中的煤粉吹送入锅炉中。这种供料装置的缺点是:供煤粉间隔时间长,给煤速度慢且不均匀,同时由于落料管是垂直设置的,使得送入风管中的煤粉有堆积的现象,不利于向锅炉炉膛中吹送煤粉,导致锅炉炉膛内会出现燃烧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均匀地为锅炉供煤粉的无脉动煤粉供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脉动煤粉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输料管和一水平设置在所述输料管下方的风管;所述输料管的两端封闭,其靠近一端的上侧具有一进料口,靠近另一端的下侧具有一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径向连接一储料仓,所述出料口径向连接一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上半部分垂直,下半部分朝向所述输料管外侧倾斜;所述输料管内设置有一给料螺旋,所述给料螺旋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连接一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所述输料管的外侧;所述输料管上靠近所述电动机的一端径向连接一稳压装置;所述风管的一端径向连接所述落料管,另一端口连接一鼓风机;所述落料管的下半部分斜向连入所述风管内,使所述落料管的下半部分与所述风管之间形成一夹角;在所述风管内与所述落料管连接处设置有一文丘里结构;所述风管上还设置有一调节阀。
所述落料管的下半部分与所述风管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60°之间。
所述调节阀采用电动风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落料管呈倾斜设置,并与风管之间形成一夹角,因此使整个输煤管路平滑,避免死角,有效地防止了煤粉在输煤管路内发生堆积、堵塞和输送不畅的现象。2、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文丘里结构与稳压装置,在输送煤粉过程中,供料非常快速均匀,可实现连续无脉动供粉的目的,不会发生堵塞。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中或其他储供粉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水平设置的输料管1和一水平设置在输料管1下方的风管2。
输料管1的两端封闭,其靠近一端的上侧具有一进料口3,靠近另一端的下侧具有一出料口4。进料口3径向连接一煤粉储仓5的出料口,出料口4径向连接一落料管6。落料管6的上半部分垂直,下半部分朝向输料管1外侧倾斜。输料管1内设置有一给料螺旋7,给料螺旋7靠近出料口4的一端连接一电动机8的输出端,电动机8固定在输料管1的外侧。输料管1上靠近电动机8的一端径向连接一稳压装置9,稳压装置9可使输料管1内的压力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基本一致,从而实现稳定供料。
风管2的一端径向连接落料管6,另一端口连接一鼓风机10。落料管6的下半部分斜向连入风管2内,使落料管6的下半部分与风管2之间形成一夹角A,该夹角A大于煤粉的休止角,一般设置在30°~60°之间。在风管2内与落料管6连接处设置有一文丘里结构11,其作用是使煤粉在通过文丘里结构11后,出煤更加均匀。风管2上还设置有一调节阀12,其作用是根据需要调节风管2内的供风量,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12采用的是电动风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输料管1的进料口3径向连接煤粉储仓4的出料口,并将风管2的出口连接锅炉的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在电动机8的带动下,输料管1内的给料螺旋7旋转,将由煤粉储仓5输入进输料管1内的煤粉,不断地送至输料管1的末端,并落入落料管6内。此时,由于鼓风机10通过风管2送风,因此落入落料管6中的煤粉一方面在自重下下落,同时受到风压的引流作用下落,并进入文丘里结构11中,然后在风管2内风力作用下,被输送进锅炉的燃烧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