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路面横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8868.8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彭京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京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F04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横向 摩擦系数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抗滑性能测试车,特别是涉及路面横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
背景技术
路面摩擦系数是反映在较高速行车条件下的路面抗滑综合指标,横向摩擦系数表示车辆在制动时路面的拉力,同时还表征车辆在路面上发生侧滑的拉力。我国《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规定:采用横向力摩擦系数测定车,测量路面横向摩擦系数(SFC),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D 050--2006)规定:以竣工后第一个夏季测定的横向摩擦系数作为评定指标。横向力摩擦系数SFC,测试速度快,可适用于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测定,可作为竣工验收或使用期评定路面抗滑能力的指标。横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上安装两个标准测试轮、舵轮和水泵,测试轮与测试车行驶方向成一定角度,喷水系统为测试轮前方路面喷洒一定的水量,测试车以一定速度在潮湿路面行驶时,测试轮受到侧向摩擦力作用,此摩阻力除以测试轮的配重,即为横向力摩擦系数SFC。由于路面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测试轮上的摩擦力不完全相同,而舵轮在测试过程中的摩擦力能与两个测试轮的摩擦力差值相抵,使测试车保持原有的方向行驶。在现有的《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规定,测试轮需在水膜厚度为0.5-1mm的路面上行驶,而现有的水泵控制均设置在测试车的拖车内,采用复杂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来确定水泵的出水量:通过测速仪记录测试车的速度,通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再通过变频器来控制水泵电机的转速,决定水泵的出水量。此结构非常复杂,导致测试车的成本增加。
还有,舵轮在工作中是与测试轮一起在路面行驶,但在运输或非工作状态下,舵轮需升起来,由于测试轮和舵轮的连接结构不同,现有测试车上的舵轮升降结构非常复杂,控制系统经常无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横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可以很简单的实现测试轮所需水膜厚度,舵轮的升降简易自如,其结构设计简单,综合成本低,易于推广。
路面横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包括与行驶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两个标准测试轮、与行驶方向一致的舵轮及舵轮升降系统和配重车罩,两标准测试轮分别与左、右轮转臂固定连接,所述舵轮通过中间转臂与左或右轮转臂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舵轮上固定有能与其同时转动的舵轮轴,所述舵轮轴的另一端通过传动结构与水泵相连接。
所述传动结构为皮带传动结构。
所述水泵固定在中间转臂上。
所述中间转臂与左或右轮转臂固定连接为转轴连接。
所述舵轮升降系统为以舵轮中心为一接点连接而成的四边形结构,其中一边上固定有一电动推杆;四个接点不在同一平面内,且为转轴连接,其中一个接点位置固定。
所述舵轮中心位于四个接点的最低点,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于四个接点的最高点。
所述四个接点的最高点位置固定。
所述最高点固定在配重车罩上。
所述四边形结构中与舵轮相连的一边为阻尼减振簧。
所述配重车罩与左或右轮转臂之间连接有阻尼减振簧。
由于水泵是在测试过程中对测试轮前方的路面喷洒水的,水膜的厚度是需保证在标准范围内,因此水泵的出水量是与测试车的速度相关的。当测试车工作时,舵轮以一定速度前行,其舵轮的转动通过传动系统(如皮带轮)传递给水泵,从而控制水泵的出水量,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结构完成了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成本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舵轮升降系统为固定有电动推杆的四边形结构,舵轮位于四边的一个节点上,当电动推杆位于推动状态时,四边形的节点转轴使四边形变形,舵轮下降,当电动推杆位于拉动状态时,四边形的节点转轴使四边形变形,舵轮上升,这个简单的四边形结构解决了舵轮的升降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基本原理的解析,采用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水泵出水量及舵轮的升降问题,使整个测试车造价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舵轮,2-配重车罩,3A-阻尼减振簧,3B-阻尼减振簧,4-杠杆臂,5-四边形臂,6-电动推杆固定臂,7-电动推杆,8-水泵,9-牵引头,10-右轮转臂,11-左轮转臂,12-皮带,13-中间转臂,14-皮带轮A,15-标准测试轮A,16-皮带轮B,17-标准测试轮B,18-舵轮轴。
节点A、B、C、D、E、F、O均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京武,未经彭京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LC的芯棒压力矫直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流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