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8560.3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抑华;王春顺;时万新;赵克研;胡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勇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G01F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100067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水道 流量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水道流量计量槽。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暗渠流量的方法是坡度-过水面积测量法,根据已知管道的坡度、管壁粗糙度等情况下,用非接触式液位计测量出管道中重力流的水位高度,然后利用计算公式算出流量值,但是这种测量方法由于管道坡度、管壁粗糙系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管道内杂物淤积堵塞管道等原因,使得采用这种测量法得出的流量值存在较大误差,在实际测量工程上,例如对下水道的污水流量测量产生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成本低的下水道流量计量槽。
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包括进水段、测流段和出水段,其中所述测流段包括一块矩形底板和一对大小相等矩形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分别于底板相对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且倾斜向上,所述底板和侧板构成的测流段为横截面为倒梯形的槽,所述测流段的两端分别于进水段和出水段相连接,所述进水段通过一段倾斜向上的进水起坡板与底板相连接,进水段通过一对进水端弧形簸口板分别于侧板相连接,所述进水段的横截面沿着进水端弧形簸口板和进水起坡板向测流段收缩,所述出水段通过一段倾斜向上的散水坡板与底板相连接,出水段通过一对出水端弧形簸口板分别于侧板相连接,所述测流段的横截面沿着出水端弧形簸口板和散水坡板向出水段扩大。
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其中所述进水段的一端连接有圆形承插口,所述承插口的中心线与进水段、测流段和出水段的中心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其中所述进水段和测流段的上方设有支架。
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其中所述进水段、测流段和出水段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或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分为进水段、测流段和出水段,测流段由底板和侧板构成横截面为倒梯形的槽,进水段通过进水端弧形簸口板和进水起坡板与测流段相连,且进水段的横截面逐渐向测流段收缩,使水流进入测流段更加平稳,进水起坡板使水流产生射流,对槽体产生冲刷作用,使槽体内不积留杂物、泥沙,实现自清洁功能,测流段通过出水端弧形簸口板和散水坡板与出水段相连接,下沉式的散水坡板和扩张式的出水端弧形簸口板使出水段水流速度增加,也避免了杂物、泥沙在槽体内淤积,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克服了普通管道坡度、管壁粗糙度不确定的等因素,使得测量得出的流量值更加准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下水道流量计量槽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下水道流量计量槽包括进水段1、测流段2和出水段3,其中测流段2包括一块矩形底板4和一对大小相等矩形侧板5、5’,侧板5、5’的底端分别于底板4相对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且倾斜向上,底板4和侧板5、5’构成的测流段2为横截面为倒梯形的槽,测流段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段1和出水段3相连接,进水段1通过一段倾斜向上的进水起坡板6与底板4相连接,进水段1通过一对进水端弧形簸口板7、7’分别于侧板5、5’相连接,进水段1的横截面沿着进水端弧形簸口板7、7’和进水起坡板6向测流段2收缩,出水段3通过一段倾斜向上的散水坡板8与底板4相连接,出水段通过一对出水端弧形簸口板9、9’分别于侧板5、5’相连接,测流段2的横截面沿着出水端弧形簸口板9、9’和散水坡板8向出水段3扩大。进水段1的一端连接有圆形承插口10,承插口10的中心线与进水段1、测流段2和出水段3的中心线相重合,使水流在整个下水道流量计量槽流动中不出现偏流。进水段1和测流段2的上方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可以用来安装非接触式流量、液位计。进水段1、测流段2和出水段3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或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使整个下水道流量计量槽的内壁更加光滑,测量误差更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勇,未经韩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