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8070.3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继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继鸿 |
| 主分类号: | H02K21/24 | 分类号: | H02K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 地址: | 100121 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永磁 扭矩 轮毂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属于永磁电机驱动领域的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技术。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510093634·7名称为“低速大扭矩永磁无刷电机的分数槽绕组”,其绕组节距为一槽距,双层叠绕。在一个相带内分布Q个串联绕组构成一相绕组,其它绕组按电机相序依次循环排列。
在已有技术中申请号为0124472·3.名称为“分数槽无刷直流电机”,其定子槽数和转子极对数成比例关系。如:9/5、15/8、21/11、29/14等。磁场位置传感器霍尔元件在定子位置呈120°角分布。
在已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720125779·5,名称为“超大扭矩低速变频轮毂电机”,其在外转子壳体内轴距布置有4段隔开的永久磁体。其极数为40极,对应的定子亦为4段,其槽数为36槽,用同一绕组相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满足工程车对超大扭矩和低速特性的要求,而又不增大工程车现有轮毂的直径。
通常,摩托车的动力运行中,运行速度在150r.p.m以内转矩最大而且接近,为此认为摩托车的额定转速是低转速即n=150r.p.m,在额定转速以上转矩随转速的提高而降低。为此认为在此速度段内是恒功率特性。以现有摩托车60型为例,请参阅图4所示,可以看出摩托车电机的功率、电流、转速、效率和转矩的变化关系。
现有的摩托车电机存在以下问题,在外转子壳内N·S磁体相邻布置相邻N·S磁体间有磁导通现象,表面磁场因漏磁而弱化;永久磁体厚度小(约3mm)因材料型号选择不当,在长时间运行中,磁性能不稳定;电机发热使永久磁体磁力下降,影响摩托车的正常运行;效率低。工作电流大不利于采用锂电池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针对摩托车对动力运行特性的要求,在不增大标准轮辋直径的情况下,采用少槽定子,利用增加绕组匝数影响磁阻力矩的变化,其反电势电压有平抑和降低额定转数的作用。提高功率密度及转矩密度,符合直流恒压供电,变频变流调速驱动方式对电机特性的要求,实现最大力矩效率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包括:转子1、轮毂2、定子3、绕组4、支撑定子的内圈5、固定轴6、端盖7,制动鼓端盖8,永久磁体为9;所述的定子3为十二槽,所述的转子1为外转子十四极结构。
前述的轮毂电机的驱动方式为直流恒压供电,变频变流调速。在额定转速下为恒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调速。
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功率密度大,效率高,与相同规格比较效率提高约10%,转矩相同时工作电流小。与同规格摩托车相比续航里程提高20~25%。
电机在额定转数以下为恒转矩特性,提高转速大于额定转速时为恒功率特性,适合目前摩托车采用的直流恒压供电,变频变流调速的驱动方式。适用于各种规格摩托车的配套。优点是驱动效率高,节能明显,工作电流小,有利于采用锂电池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永磁大扭矩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机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60型电动摩托车的技术指标变化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中1为转子外壳,2为车轮的轮辋(外部安装轮胎),3为定子铁心,4为定子绕组(线圈),5为定子环状固定骨架,6为中心及支撑轴(是与摩托车后支架连接处),7为支撑外转子的端盖,8为支撑外转子的端盖带有制动鼓,9为永久磁体。
其中,所述的定子3为十二槽,转子1为外转子十四极结构。
由于电机是一种机械能和电能转换的装置,这种转换离不开电机的励磁结构。而励磁强度的大小决定了电机能力的大小。永磁电机的励磁是通过永久磁体磁性能高低和体积的大小。由此可见,电机磁能潜力的开发是通过提高励磁强度、以及利用定子少槽结构增加绕组匝数。匝数X电流(安培)是磁阻力矩发生机构,永久磁体的磁性是磁力距的发生机构,因此在同步情况下具有上述2个力矩发生机构是电机旋转的基本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继鸿,未经徐继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