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平衡式磁力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8041.7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方;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6 | 分类号: | F04D1/0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25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磁力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自平衡式磁力泵,属于磁力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力泵由泵、磁力传动器、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关键部件磁力传动器由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当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相连的内磁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消除了炼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有力地保证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
现有磁力驱动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大多采用叶轮上设置口环,开平衡孔的方法。也有的采用开平衡孔和设置止推动静环共同作用的方法,或在末级叶轮后设置平衡盘。其缺点是(1)只开平衡孔轴向力不能被完全平衡,特别对于磁力泵,轴向窜动量过大,会导致磁传动的效率下降。(2)采用开平衡孔和增设止推动静环的方法,止推动静环需经常更换。磨损量大。(3)设置平衡盘,对平衡盘的设计要求严格,平衡套的轴向间隙、平衡盘的径向间隙等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且在实验时不便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磁力泵泵轴上设置回流孔而导致泵轴强度下降、平衡装置中径向间隙不可调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平衡式磁力泵,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回流孔,改变回流路迳;直接将平衡室中的来液由磁力泵出口引出,调节出口流量的大小,进而达到调节径向间隙的目的。
一种自平衡式磁力泵,包括前密封压盖、前轴承套座、泵体、二级叶轮、一级叶轮、泵盖、后轴承套座、内磁转子、外磁转子、外磁转子外座、对中筒、轴承、轴套、电机、压盘、密封罩,泵轴,平衡板、平衡盘、止推静环和止推动环;前密封盖与前轴承套座用螺栓连接,二级叶轮与一级叶轮分别固定在前轴承套座和泵盖之间的泵轴上,泵盖固定在泵轴上,与泵体采用螺栓连接,泵体罩在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外围,所述泵体的前端与前轴承套座用螺栓固定,后端连接泵盖,轴承分别镶嵌在前轴承套座和后轴承套座上,轴套固定在泵轴上;密封罩固定在后轴承套座后方,密封罩与后轴承套座之间为静密封,压盘连接在密封罩外围,内磁转子固定在泵轴末端,外磁转子与外磁转子外座采用螺栓连接,外磁转子外座与电机采用键连接,对中筒的两端的法兰盘分别与电机和压盘螺栓连接;泵轴两端由前轴承套座和后轴承套座径向支撑,所述的平衡盘固定在止推静环和止推动环之间,平衡盘、止推静环和止推动环固定套在泵轴上,平衡板位于止推动环后方,固定于后轴承套座上,泵盖和平衡盘之间的空隙组成平衡室,平衡板开有一个轴向通孔,后轴承套座圆周方向一侧开有斜孔,另一侧开有导流孔,斜孔一端连接平衡室,另一端连接密封罩与泵轴之间的空间,导流孔连接泵出口与平衡板的轴向通孔,通过平衡板和平衡盘之间的间隙,使得泵出口与平衡室相通;泵轴中心有中心孔,中心孔的一端通过密封罩与泵轴之间的空间连接斜孔,与平衡室相通,另一端通过前轴承套座与前密封盖之间的空间,与泵入口相通。
所述的平衡板、平衡盘、泵轴、止推静环和止推动环组成轴向力平衡装置,所述的轴向力平衡装置通过平衡室产生的平衡力来平衡磁力泵的轴向力。
所述的平衡盘泄流出来的介质经后轴承套座上的斜孔流入密封罩内,给高速旋转的内磁转子冷却,冷却液经泵轴的中心孔流入前密封压盖内,最后回到泵入口,中心孔中的一部分介质通过轴承上的导流槽给轴承润滑。
外磁转子和内磁转子均采用组合推拉式磁路,磁钢排列为18极,两行紧密排列,在磁钢的两端均设置金属隔离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泵整体结构采用径向双支撑,结构合理,泵的制造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泵轴的扭转和弯曲变形量减小,提高了泵运行的稳定性;
(2)当泵的流量在有效范围内变化时,轴向力也发生变化,依靠自身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自行调节平衡轴向力,扩大泵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力泵结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力自动平衡机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机构中介质压力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性联轴器磁钢排列示意图;
1-外磁转子外座 2-对中筒 3-外磁转子 4-内磁转子
5-密封罩 6-后轴承套座 7-平衡板 8-平衡盘
9-泵盖 10-一级叶轮 11-二级叶轮 12-前轴承套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T/2分数间隔坐标变换盲均衡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