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民用炊事炉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08015.4 | 申请日: | 2009-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9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车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战斌 |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颗粒状 生物 燃料 民用 炊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颗粒状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颗粒状固体燃料的民用炊事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量的民用炉具是以煤或者其它矿物质燃料作为主要燃料而设计的。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在炉膛内先引燃木柴或稻草等容易点燃的燃料,然后再压上煤块,使煤块被逐步引燃。煤块的下部首先被引燃进行燃烧,然后逐渐燃烧到煤块的上部。在煤块即将燃烧殆尽时加入新的煤块,使新加入的煤块继续重复原来的自下而上的燃烧过程。
对于上述的现有民用炉具,公众已经使用多年并且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炉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一直被漠视。首先,热效率较低,经济性较差。煤块自下而上燃烧,在煤块的下部燃烧时,火焰被煤块上部阻挡,使得可利用热量降低,并且容易产生烟;而燃烧到煤块上部时,火焰的可利用性较好,但是煤块即将燃烧殆尽,需要从上方补充新的煤块,将火焰压在新煤块下方,又降低了可利用热量。其次,一炉煤块的燃烧时间在几小时左右,而作为民用炊事炉来说(例如,家庭做饭用),通常只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在用完之后难以将燃烧的煤块熄灭,通常只能将一炉煤块烧完,因此,燃烧煤块的民用炉具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煤块不易点燃,通常需要20-30分钟才能完全引燃,使用不便。
目前,作为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的一种,生物质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质燃料是将例如秸秆、稻草、木材、木屑以及树叶等生物质材料粉碎后进行成型,形成为颗粒状的固体燃料。由于这种可再生的燃料的可再生性以及原料来源的广泛性,受到极大的推崇,而作为一种替代煤的新的燃烧材料,同样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目前对这种新燃烧材料的使用方式基本上是延用原来的矿物质燃料的炉具,即延用原来的用于燃煤的民用炉具。
但是由于这种由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加工而成的固体燃料,其燃烧特性与煤等到矿物质燃料具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直接延用原来的燃煤炉具不能达到很好的燃烧效果。而利用颗粒状的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炉局限于有规模才有经济可行性,目前只能满足大中型锅炉使用,难以应用于普通家庭使用。
鉴于以上燃煤民用炉具的问题以及生物质燃料的应用,本发明人在认真剖析了现有民用炉具的结构特征后并经大量试验,提出一种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民用炊事炉(申请号为200920105458.8)的实用新型。大量的使用实践证明,该实用新型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原燃煤炉具的缺陷,其更适用于由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成型的固体燃烧材料的燃烧,使得可再生的生物质成型的固体燃烧材料的使用得到进一步推广,从而替代煤而作为常用民用燃料。
本发明人在推广上述新炉具时发现,申请号为200920105458.8的实用新型炉具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上述实用新型中,炉瓦的筒形壁上设有多条上下延伸的狭长开口,该狭长开口的横截面为狭窄的长方形,使用时,将颗粒状生物质燃料装入炉瓦中,一些燃料颗粒会填充到狭长开口中,燃料燃烧后,随着燃烧层逐渐下移,一些碳灰堵塞在狭长开口处而不能及时掉落或排除,当再次添加颗粒状生物质燃料时,造成狭长开口通风不畅,影响燃烧效果。
2.在上述实用新型中,炉瓦的筒形壁上设有多条上下延伸的狭长开口,由炉壁的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狭长开口从上到下均匀地进入所述炉瓦内,使炉瓦内燃烧层的火焰中心处发暗,该发暗处的燃烧温度较其周边低,因此会影响燃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民用炊事炉,该民用炊事炉适于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作为燃料,其炉瓦上设置的与外部导通的通风槽可方便排灰,不会被碳灰堵塞,保证通风槽通风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民用炊事炉,该民用炊事炉使用方便且经济性好,能够保证火焰层温度均匀没有中心发暗的现象发生,从而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民用炊事炉,该民用炊事炉具有炉壁,该炉壁限定出上下开口的炉膛,在炉膛内保持有上下开口的用于容置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筒状炉瓦,所述炉瓦的下端由炉篦封闭,所述筒状炉瓦的内壁上设有多条上下延伸的通风槽;所述炉壁上形成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所述通风槽导通;所述通风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位于炉瓦内壁面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的渐缩形状,所述槽底宽度小于等于燃料颗粒的平均粒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槽贯通于炉瓦的上下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战斌,未经车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8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大建筑空间专用燃气辐射采暖系统
- 下一篇:复合式桩柱钢护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