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7544.2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2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聂崇志;黄创国;史书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10016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领域,尤指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200720128983.2《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主回路结构》中,如图6所示,主回路包括出线51、触头簧59、真空灭弧室52、上波纹管582、上导电杆53、上触头54、下触头56、下波纹管581及下导电杆57,真空灭弧室52内设有磁壳55,磁壳55固定在出线51上,触头簧59上端固定在出线51上,其下端固定于上导电杆53上端,上触头54固定于上导电杆53下端,下触头56固定于下导电杆57的上端,上波纹管582设置于上导电杆53上,下波纹管581设置于下导电杆57上,下导电杆57与断路器的操作回路连接。
上述主回路结构在分闸过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由于触头簧59只是压缩在上部,导电杆的导向部分较短,所以上触头54和上导电杆53运动时常在轴向发生左右晃动,在开断大电流时,会产生较大的电动力,引起轴向侧向力,造成在真空灭弧室中上、下触头54、56接触不佳。同时,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上、下触头结构是上、下触头54、56接触面为平面接触,由于触头之间不能很好地接触,产生偏移,熄弧能力差,甚至会导致开断失败,这些都使断路器不能获得良好的分闸特性。
另外,目前,高压真空断路器首开相燃弧时间一般为4-6ms,后开相灭弧将为9-11ms,分闸到底的时间一般为8~12ms,后开相燃弧时间要比首开相多5ms。这样后开相在灭弧区便进入了分闸到底的机械震动区,灭弧环境极为恶劣,触头烧损自然严重一些。从图7的分闸特性曲线可清楚地看到其不利于后开相的开断,a为已知技术的分闸特性曲线,在触头运动时间为t1=1-3ms的阶段,其分开距离只有s1=0.5mm,特性曲线呈平缓过渡状态,分闸时对触头的表面烧损严重。同时,现有断路器在两触头分开6mm左右以后才能接触上分闸缓冲器,而分闸缓冲器活塞杆的动作行程一般为18mm左右,造成分闸速度较高,分闸到底的时间较短,一般为8~12ms,导致后开相灭弧时开距太大,截流水平高,不利于开断电感小电流;分闸到底时机械震动区和后开相的灭弧区重叠,对后开相熄弧不利,对单相开断尤为严重,这更是断路器不能获得良好分闸特性的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减少上触头和上导电杆的晃动,改善其上下运动的轴向特征,同时可以减少触头的烧损和获得平稳的分闸特性,保证断路器分断电流可靠性的高压真空断路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真空断路器,包括框架、主轴、操作机构及其四连杆组件、主回路和分闸缓冲器,所述主轴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回路包括上支架、上出线、软连接、触头簧、上导电杆、上触头、下触头及下导电杆,所述上导电杆穿过所述上支架,所述软连接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导电杆的上端,另一端与所述上出线连接,所述触头簧的下端抵在所述软连接上,所述上触头固定于所述上导电杆下端,所述下触头固定于所述下导电杆的上端,所述下导电杆的下端与所述四连杆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闸缓冲器包括活塞杆,所述主回路还包括用于内置所述触头簧的弹簧罩和位于所述触头簧中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下端与所述上导电杆固定在一起,所述弹簧罩顶部中心设有与所述导向杆活动配合的导向孔,所述触头簧的上端压在所述弹簧罩的顶端;
所述下触头的上端面为一球形弧面,所述上触头的下端面为一与所述球形弧面相配合的凹形弧面;
所述分闸缓冲器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活塞杆的行程为21-24mm,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的拐臂。
本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其中所述球形弧面具有一球缺面,所述球缺面与所述凹形弧面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其中所述活塞杆的行程为22.5mm。
本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其中所述导向杆下端设有外螺纹,上导电杆上端设有内螺纹,导向杆与上导电杆通过内、外螺纹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其中所述触头簧与软连接之间安装有触头簧座。
本实用新型高压真空断路器,其中所述上导电杆与上支架的通孔之间套装有绝缘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