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7439.9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才;何勇;姚鹏;王晋龙;秦德福;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场 套管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油田采油过程中化学清蜡使用的一种套管自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过程,因高含水带来井下管柱和集输管线的腐蚀与管线内结垢,带来油井生产井口回压高,这就需要往油井内投入加化学药剂,达到缓蚀、防蜡、降粘以及延长作业周期的目的。目前采用人工加药和专用车加药进行加药。人工井口加药方式存在较多弊端:其一是劳动量大、加药工序复杂,特别是距离远、路况差,遇到雨雪天气,加药难度更大。其二是加药不连续,每天或几天投加一次的段塞式加药,不能让药剂均匀连续地发挥作用。其三是加入水量少,药剂不能充分溶解稀释,不能保证加药效果,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丛式井场地面自动加药装置,能储存药品并能够利用套管压力,实现向油套环空内自动加药,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主要由液位控制装置、加药漏斗、储药罐、控制管线、电控阀、手动阀和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固定有储药罐。储药罐为封闭形罐,在储药罐的顶部固定有液位控制装置,在储药罐的顶部连接有加药管,加药管上连接有阀门和加药漏斗。通过加药漏斗能往储药罐内加入液体化学处理药剂,通过液位控制装置能控制储药罐内药液的高度。在储药罐上部焊接有控制管线,控制管线的一端开口在储药罐内的液面以上。控制管线的另一端在储药罐外部,控制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在储药罐的排液管上,这样通过控制管线能把油井套管内环空的压力传递到储药罐内,使储药罐内的压力与油井套管内环空压力保持平衡。在储药罐的底部焊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连接有手动阀和电控阀。排液管能与油井套管内环空连通。
所述的控制管线的另一端是连接在储药罐的排液管上手动阀与电控阀之间的排液管上。
所述的排液管上连接有两个手动阀和一个电控阀。电控阀在两个手动阀中间位置。
利用油井套管环空压力与储药罐压力平衡,储药罐内的化学处理药剂靠药液的液差自动流入套管中,实现为油井加药的目的。该装置无需任何动力辅助设备,只需将其排液管连接到井口上,然后根据井况设定好加药周期0~30天,加药量0~200升/次,由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控阀进行油井内加药。
加药流程为:通过人工从加药漏斗向储药罐加入足够的药液,然后通过人工打开控制管线上阀门,让自动控制系统处于加药准备状态,自动控制系统将根据设定好的加药周期定时打开电控阀进行加药,根据加药量和液位高度,适时关闭电控阀,完成一个加药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能利用油井套管环形空间内的压力,实现向油井套管环空内自动加药,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无人值守自动运行、易损件少、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位控制装置,2.加药漏斗,3.储药罐,4.控制管线,5.电控阀,6.手动阀,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储药罐3的容积为300升的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丛式井场套管自动加药装置,在型钢焊接的底座7上固定有一个300升的储药罐3。储药罐3为立式封闭形钢板焊接的圆罐,内径为750毫米。在储药罐3的顶盖中心固定有一个液位控制装置1和一个压力表,在储药罐3的顶部还焊接有一个加药管,加药管上连接有阀门和加药漏斗2。通过加药漏斗2能往储药罐3内加入液体化学处理药剂,通过液位控制装置1能控制储药罐3内药液的高度。
在储药罐3上部焊接有控制管线4,控制管线4的内径为25毫米。控制管线4的一端开口在储药罐3内的液面以上。控制管线4的另一端在储药罐3外部,控制管线4的另一端连接在储药罐3的排液管上。在储药罐3的底部焊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连接有两个手动阀6和一个电控阀5。电控阀5在两个手动阀6中间位置。控制管线4的另一端是连接在手动阀6与电控阀5之间的排液管上。排液管能与油井套管内环空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