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7404.5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19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何世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17/00 | 分类号: | G01L17/00;H03H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小蓉 |
地址: | 100190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波 反射 延迟线 | ||
1.一种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包括:一个压电基片(3),一个叉指换能器(4)与3个反射器;
所述的压电基片(3)作为振动膜,在所述的压电基片(3)上沿声波传播方向设置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和设置第一反射器(5),第二反射器(6)与第三反射器(7),以及置于该压电基片(3)两端的吸声胶(1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电基片(3)为一块Y向旋转41°沿X方向传播的铌酸锂基片,其机电耦合系数为17.2%,声传播速度为4750m/s;
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为以铝做电极的控制电极宽度单相单向换能器,所述的控制电极宽度单相单向换能器由至少2个以上叉指电极对(17),和在2个叉指电极对(17)之间设置一电极宽度为1/4λ的反射电极(16),其中λ:声波波长;所述的反射电极(16)与所述的叉指电极对(17)之间的距离为3/16λ,该叉指电极对(17)由两个1/8λ的电极组成;其中反射电极(16)的位置取决与基片的材料;
所述的第一反射器(5),第二反射器(6)与第三反射器(7)为短路栅反射器,其中,所述的短路栅反射器由至少2个1/4波长宽度的电极组成;
其中,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通过无线天线(11)接收来自于无线读取单元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成SAW信号,声波由叉指换能器(4)激发,沿压电基片(3)表面传播,并分别由第一反射器(5),第二反射器(6)与第三反射器(7)所反射,反射的第一回声波(12),第二回声波(13)与第三回声波(14)通过叉指换能器(4)重新转换成电磁波信号,由无线天线(11)传回无线读取单元,并通过信号处理方法以评价时域响应的相位变化来实现对轮胎内压力的检测。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射器(5)与第二反射器(6)置于压电基片振动膜(3)的拉伸区域St内,其中第一反射器(5)位于压电基片(3)中心位置,第二反射器(6)则位于压电基片(3)的拉伸区域St与压缩区域Co交界处;第三反射器(7)则置于压缩区内。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指对数为10-2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反射器的电极数按照以下规则设置:离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最近的所述的第一反射器(5)具有最少的电极数,所述的第二反射器(6)与所述的第三反射器(7)电极数相等,并且比第一反射器(5)电极数多。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指换能器(4)与所述的第一反射器(5)之间的距离为2752.5μm,所述的第二反射器(6)与所述的第一反射器(5)之间的距离为5161.2μm,而所述的第三反射器(7)与所述的第二反射器(6)之间的距离为1041μ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表面波反射型延迟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电极(16)的位置取决于该反射电极(16)的反射相位,所述的反射相位与所述的压电基片(3)和该反射电极(16)所用的材料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4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