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752.0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49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褚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双海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100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灭害虫用的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捕蟑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室内害虫,除直接损害和污染食品、物品外,还传播病原微生物,危害人类的健康。被蟑螂污染的食物还有臭味,为人们所厌恶。而且其分泌物和粪便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此外还分泌一种有特殊恶臭的油状物,在食物和餐具及日常用具上爬行时留下异味和多种病原体。
目前捕捉蟑螂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以化学捕杀法为主,但是化学药品对人类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一些捕捉和诱捕蟑螂的器具不断问世,但大多数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易普及,且捕捉的蟑螂很容易逃脱,捕获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捕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捕蟑器,它包括诱捕盒和盒盖,盒盖扣合在诱捕盒上,盒盖为漏斗结构。
为了使捕蟑器内通气,在捕蟑器内放置诱饵时能向外释放气味来吸引蟑螂,再则为了防止捕获的蟑螂在诱捕盒内窒息死亡,盒盖的漏斗口内壁上均匀设有通孔。
根据蟑螂的扁平体型,盒盖漏斗颈的外口和内口均为椭圆形。
为了使蟑螂易进难出,盒盖的漏斗颈的外口大,内口小。
为了便于安放捕蟑器,更便于蟑螂易于进入诱捕盒,诱捕盒为矩型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捕蟑器,捕蟑器的进口采用漏斗式结构,使捕捉到的蟑螂不能逃脱,捕获到的蟑螂可选择多种方法进行灭杀,提高诱杀效果,减少污染,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可适用于饭店、餐厅、超市、粮库以及家居等不同场所捕蟑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诱捕盒,2盒盖,3漏斗口,4通孔,5漏斗颈,6外口,7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捕蟑器,它包括诱捕盒1和盒盖2,盒盖2扣合在诱捕盒1上,盒盖2为漏斗结构。
为了使捕蟑器内通气,在捕蟑器内放置诱饵时能向外释放气味来吸引蟑螂,再则为了防止捕获的蟑螂在诱捕盒1内窒息死亡,盒盖2的漏斗口3内壁上均匀设有通孔4。
根据蟑螂的扁平体型,盒盖2的漏斗颈5的外口6和内口7均为椭圆形。
为了使蟑螂易进难出,盒盖2的漏斗颈5的外口6大,内口7小。
为了便于安放捕蟑器,更便于蟑螂易于进入诱捕盒1,诱捕盒1为矩型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捕蟑器,使用时打开盒盖2,在诱捕盒1内放置诱饵,然后扣合盒盖2,把捕蟑器水平放置在蟑螂经常出现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双海,未经褚双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淇淋制造机搅拌装置
- 下一篇:基于CATV网络的音视频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