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游动凡尔罩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06553.X | 申请日: | 200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2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潘宏文;王光义;李亚洲;董文魁;李银平;苏春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47/00;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 杰 | 
| 地址: | 10000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游动 凡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井管式抽油泵中的上游动凡尔罩,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游动凡尔罩。
背景技术
常规游动凡尔罩的阀球腔与出油腔互为一体,首先在结构设计和加工时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游动凡尔罩是抽油杆串最易断裂的部位之一;一是凡尔罩的外径不得大于柱塞的外径,同时又必须为凡尔球预留足够的起跳空间,所以阀罩壁厚较柱塞壁厚(7.75mm)较薄,仅为5.5mm;二是凡尔罩必须设出油孔,为油流提供畅通的通道,因此凡尔罩有效承载面积减小,承载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应力集中造成断裂。其次常规游动凡尔罩在深井泵运行时,凡尔球打开的瞬间,在高速高压的液流冲击下,凡尔球连续向上剧烈的冲击凡尔罩的出油腔,使圆柱形出油腔变成了橄榄球形,内径变大,过流孔段的壁厚变薄,产生退化失效,造成了凡尔罩的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游动凡尔罩,它针对常规游动凡尔罩结构设计不足和运行过程中出油槽拉筋磨损易断的问题,增加了出油槽凡尔罩拉筋的壁厚,提高了拉筋的承载能力,同时杜绝了凡尔球对凡尔罩拉筋的研磨,减少了疲劳断裂,延长凡尔罩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罩接头1、阀罩体2、阀球3、阀座4、出油腔5、阀球腔6,上罩接头1与阀罩体2连接,阀罩体2与阀座4连接,阀罩体2内设有阀球腔6,出油腔5与阀球腔6连接,阀球腔6内安装有阀球3。
阀球腔6与出油腔5为分体式,利用丝扣连接。
阀球腔6与出油腔5之间通过隔离板7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①、阀球腔与出油腔分离式游动凡尔罩的研制;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研究,将原游动凡尔罩的阀球腔与出油腔做成分体式,利用丝扣连接,通过梅花形隔离板相分离,使凡尔球起跳时不进入凡尔罩的出油腔,解决了凡尔球对出油槽拉筋的频繁碰撞和研磨损耗。
②、加大凡尔罩的出油端面壁厚,提高凡尔罩自身承载能力,减少凡尔罩断裂几率。
③、选用高抗拉强度和耐腐蚀的材质,进一步提高凡尔罩的抗腐蚀性能和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包括上罩接头1、阀罩体2、阀球3、阀座4、出油腔5、阀球腔6,上罩接头1与阀罩体2连接,阀罩体2与阀座4连接,阀罩体2内设有阀球腔6,出油腔5与阀球腔6连接,阀球腔6内安装有阀球3。
阀球腔6与出油腔5做成分体式,利用丝扣连接,通过梅花形隔离板7相分离,使阀球3起跳时不进入凡尔罩的出油腔5,解决了阀球3对出油槽拉筋的频繁碰撞和研磨损耗。
改进型游动凡尔罩由和阀球腔两部分构成,出油腔和通过丝扣连接,其中阀球腔包括阀球、阀座、梅花挡板;出油腔由上罩接头、出油槽和拉筋组成。
通过现场调研和室内研究,在不影响阀球3起跳高度(15mm)和出油的情况下,将原游动凡尔罩由115mm加长到195mm,同时将游动凡尔罩的阀球腔6与出油腔5做成分体式,利用丝扣连接,通过梅花形隔离板7相分离,使阀球3起跳时不进入凡尔罩的出油腔5,与凡尔罩的出油端面不直接接触,解决了阀球3对出油槽拉筋的频繁碰撞和研磨损耗。
加大凡尔罩的出油端面壁厚
将改进后的Ф38凡尔罩出油端面槽壁由5.5mm增加到7mm,凡尔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27%,减少凡尔罩断裂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装修用脚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