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强迫对流换热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529.6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泽;刘东晓;王玉莹;刘佳;李运华;王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50 | 分类号: | B64G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强迫 对流 流体 回路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具有强迫对流换热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包括有:
多个微槽道换热器、多段管道、分流管道(1)、电动调节阀(2)、微型泵(3)和温差发电片(5);
多个微槽道换热器是指A微槽道换热器(22)、B微槽道换热器(23)、C微槽道换热器(24)、D微槽道换热器(25)和E微槽道换热器(26);
多段管道是指A管道(31)、B管道(32)、C管道(33)、D管道(34)、E管道(35)、F管道(36)、G管道(37)和H管道(38);
A管道(31)的A端连接在A微槽道换热器(22)的输出端上,A管道(31)的B端连接在B微槽道换热器(23)的输入端上;A微槽道换热器(22)粘接在姿态控制子系统(12)上;
B管道(32)的A端连接在B微槽道换热器(23)的输出端上,B管道(32)的B端连接在C微槽道换热器(24)的输入端上;B微槽道换热器(23)粘接在通讯子系统(13)上;
C管道(33)的A端连接在C微槽道换热器(24)的输出端上,C管道(23)的B端连接在D微槽道换热器(25)的输入端上;C微槽道换热器(24)粘接在计算子系统(14)上;
D管道(34)的A端连接在D微槽道换热器(25)的输出端上,D管道(34)的B端连接在电动微型泵(3)的入口上;D微槽道换热器(25)上粘接有温差发电片(5),温差发电片(5)的另一端面粘接在有效载荷(15)上;温差发电片(5)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电导线(4)与电动微型泵(3)连接;
E管道(35)的A端连接在电机微型泵(3)的出口上,E管道(35)的B端连接在A三通接头(6)的第二接口上;
F管道(36)的A端连接在A三通接头(6)的第三接口上,F管道(36)的B端连接在E微槽道换热器(26)的输入端上;
G管道(37)的A端连接在E微槽道换热器(26)的输出端上,G管道(37)的B端连接在B三通接头(7)的第三接口上;
H管道(38)的A端连接在B三通接头(7)的第二接口上,H管道(38)的B端连接在A微槽道换热器(22)的输入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采用铜管、或铝管、或钛铝合金管、或钛镍合金管,管道内径为4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为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微型泵(4)的驱动电压为0V~5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差发电片(5)的输出电压为0V~5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槽道换热器的吸收功率为300W~5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5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蔬菜折叠包装箱
- 下一篇:新型汽车玻璃工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