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981.0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友利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成强;李桂玲 |
地址: | 101300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日用烧开水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烧水壶。
背景技术
烧水壶是家庭日用烧开水的容器,现有的烧水壶受热面只是水壶的底面,水壶内冷水的升温只能是完全依靠水壶的底面来吸收炉火所提供的热能,灶火首先加热壶水底部的冷水,然后利用水的热微循环来把整壶冷水烧开。但因水壶的底面积有限,炉火所提供的热能很大一部分热量都浪费掉了,热能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烧水壶,该烧水壶内等距设有多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刀头形导热腔体,有效加大了水壶的受热面积,可缩短烧开水的时间,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烧水壶,包括壶体、提把、壶嘴、壶盖,所述壶体内等距设有多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刀头形导热腔体,所述壶体的壶底上等距设有与所述导热腔体等数的且呈辐射状分布的下导热通孔,所述壶体的壶壁上部沿周向等距设有与所述导热腔体等数的上导热通孔,所述导热腔体的上端口与所述上导热孔连通,所述导热腔体的下端口与所述下导热孔连通。
所述壶体内等距设有6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刀头形导热腔体。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烧水壶内等距设有多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刀头形导热腔体,有效加大了水壶的受热面积,不仅可利用壶底受热加热壶水,还能将灶火中心至灶火边缘的高温热量能最大限度地直接引到水壶内的导热腔体中来加热壶水,让壶中冷水在各个部位同时受热快速升温,缩短了烧开水的时间,节省了能源。在同样热源的条件下,加热或烧开同样的水量,本实用新型比现有的水壶可节省27%~30%的能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的烧水壶,包括壶体5、提把2、壶嘴1、壶盖3,壶体内等距设有6个呈辐射状分布的刀头形导热腔体7,壶体的壶底上等距设有6个呈辐射状分布的扁圆形下导热通孔6,壶体的壶壁上部沿周向等距设有6个圆形上导热通孔4,导热腔体的上端与上导热孔连通,导热腔体的下端与下导热孔连通。
本实施例中,6个刀头形导热腔体在壶体内等距辐射状分布,可有效加大水壶的受热面积,该刀头形导热腔体体型扁长,导热腔体的上端口与上导热孔连通,导热腔体的下端口与下导热孔连通,上导热孔小,呈圆形,下导热孔大,呈扁圆形,下导热孔自壶底中部向壶底边缘延伸,可使灶火中心至灶火边缘的高温热量最大限度地直接进入水壶内的导热腔体中来加热壶水,让壶中冷水在各个部位同时受热快速温。
壶体内可设置多个刀头形导热腔体,本实施例中,壶体内等距设有6个刀头形导热腔体。导热腔体设置的越多,水壶的受热面积越大,但水壶的容水量将减少。因此以设置6个导热腔体为宜,即保证了水壶的容水量,又增加了水壶的受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友利,未经孙友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水口砖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用线型传感器探测物理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