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918.7 | 申请日: | 200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09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奕霖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拳击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打击部可紧密定位不易脱落且方便收纳的打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已知的打击装置如台湾专利公告第228723号所示,其包括一具有一中心柱的基座及一具有一中心插孔的筒状柱体,该筒状柱体是一可注入气体的胶体,藉由将充气完成的筒状柱体插上该中心柱,该基座可将该筒状柱体插立于其上,形成一打击装置;但使用时该筒状柱体因只单纯插入该中心柱,在不断打击之下,该筒状柱体会逐渐向上滑移,离开原本之定位,达不到打击装置的基本诉求。
而后相关业者也提出如美国专利第US6106443号,其中,该打击装置是由一固定形态的基座连结一中筒柱,再接合一打击柱,其中该中筒柱及打击柱内部皆设有泡绵体,上述的结构虽具功效,然使用上却仍有问题存在,当收纳时因泡绵体无法如充气体般折叠放置,使用者需额外挪出相当大的空间才能收纳该打击装置,也因如此,运送时更因体积庞大,造成运送费用高,不利于输送贩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打击部可紧密定位不易脱落而且方便收纳的打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击装置,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可供填入物件;
一盘体,其连接于所述基座的表面,所述盘体设有一承座;该承座使一弹性体的第一端设置;
一塑胶材质的柱体,其中该柱体一端结合在该弹性体的第二端,所述柱体的另一端为一卡合端,可供卡设一打击部;
该打击部包括一较小径的内袋体、一较大径的外袋体,该内、外袋体间为一充气空间,其中该内袋体至少一端为一开放端,所述柱体的卡合端卡制于所述内袋体内部,并且所述柱体于所述内袋体开放端外缘相对位置,凸设有一大于该内袋体开口的卡体,令所述柱体可定位于该打击部的相对位置;
一套体,该套体由外包覆所述打击部,并将所述卡体包覆于内,且设有一定位部;其中所述打击部充气后,所述内袋体朝内突入迫紧所述柱体达到固定于柱体的功效。
该定位部于套体的开口设有一束带,可紧缩该开口,令其定位于卡体的外部;该定位部于套体设有一底面,该底面周缘环设有一拉链,该底面并设有一开口,可供柱体一端穿出定位;弹性体是一金属弹簧,其内外表面皆形成螺纹状,所述柱体呈一中空柱状,该柱体一端设有一外螺纹,可供螺入该弹簧内;承座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部设有内螺纹,弹性体一端螺固于该凹槽内部;基座于底部内凹形成有一开放式容置空间;柱体由塑胶吹气成型,并且是由数柱体接合而成;弹性体的第二端焊接设有一金属管,该金属管穿入于所述柱体内部固定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基座与柱体间通过弹性体紧密定位,不易脱落,该打击部具有一充气空间,收纳方便,占据空间小,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装置的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装置的实施例(未包括打击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装置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装置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其中,10:基座,11:容置空间,12:填充孔,20:盘体,21:承座,30:弹性体,31:第一端,32:第二端,33:金属管,40:柱体,41:卡合端,42:卡体,43:螺合端,44:封盖,50:打击部,51:内袋体,52:外袋体,53:充气空间,54:夹挤空间,55:充气孔,60:套体,61: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1~图4,一种打击装置包括一基座10、一盘体20、一弹性体30、一柱体40、一打击部50及一套体60。其中该基座10是呈一内部中空的圆环体,其于底部内凹形成有一开放式容置空间11,该基座10另于顶面形成一中心具有一填充孔12的凹圆槽,使用者可由该填充孔12填入流体至该基座10内部中空的空间,使该基座10具有稳实基底的功能,该盘体20是以面平贴的方式螺合于该基座10顶面的凹圆槽中,使整体结构益加稳固不易倾倒,是以更增加了打击装置稳实基底的效果,且该螺丝的螺帽则锁合于该容置空间11的内壁,令打击装置更便于拆卸,而螺丝不会因裸露在外而易松动,该盘体20并于顶面中心处形成一承座21,该承座21顶面形成有一内壁具有螺纹的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是用以连接该弹性体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奕霖,未经陈奕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