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把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5534.5 | 申请日: | 2009-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洪强 |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A61H15/00;A61N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刁玉生;贾兴昌 |
| 地址: | 0658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套,特别涉及一种可直接套装在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上的车把套,该车把套的弹性筒状套体外表面上密置多枚柔性针状凸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0610125316.9公开了一种电热车把手,其主要包括把手,把手外绕有电热丝,电热丝外由绝缘带包覆,导线与电热丝连接,电热丝由导线经温控器与磁电机连接。该发明利用车辆本身自带的电机输出的电流,通过温控器控制温度,由电热丝发热,使把手发热,给骑行者带来舒适的感觉。该专利虽然改善了车把的温度,但是忽视了人体疲劳反应。由于驾驶员在驾驶时,双手始终要握住车把,这会引起手掌缺血而导致的手掌麻木等症状,长时间握把会使驾驶员感觉非常疲劳,从而引起交通事故,更有可能会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适应于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车把套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把套,该车把套的弹性筒状套体外表面上密置多枚柔性针状凸起,该柔性针状凸起具有按摩手掌、刺激穴位、消除疲劳的作用。可使驾驶者疲劳感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把套,有一个弹性筒状套体,所述弹性筒状套体外表面上密置多枚柔性针状凸起。
为了改善手感,所述柔性针状凸起顶端设置球头。
为了更好的缓解手掌疲劳,所述的弹性筒状套体内设有磁性层。
为了更好针对手掌穴位进行磁疗,所述的磁性层由多枚永磁片组成。
为使手掌更好的掌握车把,使针状凸起更充分按摩手掌,所述的柔性针状凸起构成多个环带。
为使针状凸起更好的按照手掌经络进行按摩,所述的柔性针状凸起构成螺旋状环带。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车把套上密置多枚柔性针状凸起的设计,可大大改善手感,并起到按摩手掌的作用,可减缓手掌压力,消除疲劳;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柔性针状凸起顶端设置球头的设计,可增加按摩手掌的舒适度,更好的减缓手掌疲劳;
3.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车把套内安装磁性层的设计,可起到对手掌的磁疗作用,舒筋活血,减少因长时间握把所产生的手麻、手抽筋的症状;
4.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柔性针状凸起构成多个环带的设计,可使手掌更好的掌握车把,又因为该车把套适应于手掌的生理特点;所以使针状凸起可更充分按摩手掌;
5.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状环带的设计,当手掌在车把套上滑动时可更好的适应手掌经络进行按摩;
6.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筒状套体的形状是圆筒形的设计,可使车把套制作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球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所示,一种车把套,有一个弹性筒状套体1,所述弹性筒状套体外表面上密置多枚柔性针状凸起2。该柔性针状凸起可规则排列也可以是不规则排列。所述针状凸起的密度可以按每平方厘米20-60枚设置,所述的柔性针状凸起的高度为2-4毫米,直径为0.5-2毫米。本实施例的车把套由塑料或者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除了大大改善手感以外,在秋冬季使用可以增加保暖的作用,在夏季可以疏导手掌的汗液。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的,参见图2、图8所示,所述柔性针状凸起顶端设置球头3。本实施例的球头可以改善手感,改善对手掌血位的有益刺激,使骑车人在驾驶中更好的疏通经络,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洪强,未经郑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