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能子线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5386.7 | 申请日: | 2009-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0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孙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锐 |
| 主分类号: | A01K91/20 | 分类号: | A01K91/20;A01K9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颖;张一军 |
| 地址: | 10001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万能 子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的钓线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打结子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用子线,指一根鱼线对折后一端的两个线头各拴一枚鱼钩,另一端拴在八字转环上的这段带鱼钩的线。传统中我们需要用子线尺来实现对子线长短的测量,然后用拨针对测量好尺度的子线进行打结。因此,在钓鱼时,我们需要带两种工具才能完成对子线的测量和打结的工序,携带不方便。
同时,现有的子线尺由于自身结构的设计,只能根据所购买子线尺上预开的几种不同长度的凹槽来测量固定长度的子线,子线长短选择范围小。而子线的长短有时是需要根据钓况来选择的,例如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食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等。
另外,人们在钓鱼时,有时还要根据需求绑出长短、钩距完全相同的子线,以便于更换子线后,无需再调整浮漂。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这样一种专门工具来实现此功能。
随着垂钓业的发展,人们钓鱼技巧的提高,现有技术中的子线尺已经不能满足广大钓鱼爱好者的需求,一体化且功能强大的垂钓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万能子线器,可实现测量子线长短、对子线打结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绑出长短、钩距完全相同的子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万能子线器包括内尺、外尺、内尺限位机构和子线定位机构;其中,内尺插入外尺中,内尺限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内尺在外尺中的长度;子线定位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打结、定距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尺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子线定位机构固定在外尺的缺口内。这样不仅节省空间,而且方便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子线定位机构的端部并列设置有挑针和钩针;所述子线定位机构内侧设置有定距结构,所述定距结构为多个呈间距排列的短针。这样设置便于选择不同的钩距。
进一步地,所述子线定位机构枢接或插接在外尺的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子线定位机构的内侧设置有凸块,与所述外尺缺口内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外尺缺口内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短针的容置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子线定位机构的内部填充有硅胶,用以固定所述挑针、钩针以及短针。
进一步地,所述内尺限位机构由内尺上的棘齿和限位扣板组成,所述限位扣板上设置有棘爪与所述内尺上的所述棘齿啮合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内尺具有导向槽,所述外尺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轨道。上述导向槽和导向轨道可以防止内尺在外尺中晃动,使内尺与外尺的结合更稳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子线器的内尺和外尺的端部各设置一个凹槽,用于容置待测量长度的子线。
进一步地,在所述子线器的内尺和外尺上设有刻度线,以便于方便人们准确测量子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结构的子线器,把传统的子线尺的功能和拨针的功能结合到一个装置上,可实现测量、打结、定距等多个功能,其携带方便,可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长度子线的需求。其中的定距结构可以绑出长短、钩距完全相同的子线,以便于钓鱼者更换子线后,无需再调整浮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尺与外尺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子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尺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部限位扣板打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万能子线器在结构上包括内尺1、外尺2、内尺限位机构3和子线定位机构4。内尺1插入在外尺2中,内尺限位机构3用于控制内尺1在外尺2中的长度;子线定位机构4上设置有用于打结的挑针41、钩针42,以及测定钩距的定距结构。
如图3所示,内尺1大体呈矩形,其长边的一侧开设有棘齿11。如图5所示,外尺2由上壳体20和下壳体20’组成,内部中空,用于放置上述内尺1。为了便于内尺1在外尺2中固定,在内尺1上设置有导向槽12,同时在外尺2上设置有导向轨道23。当内尺1插入到外尺2中时,导向槽12随即插入导向轨道2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锐,未经孙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浮式可提升曝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空调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