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室降雨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5297.2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6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柱;刘德旺;芋耀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 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降雨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降雨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电阻式温室降雨传感器,属于农业环境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目前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有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传感器,没有降雨传感器,即降雨后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拉幕机构或卷帘机构,会影响温室内果蔬的生长和品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物理量转换成电阻值的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目前应用很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时感应降雨的温室降雨传感器,并且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控制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
用于收集雨水、底部带有出水口的集雨盘1,位于温室降雨传感器顶部;
用于固定所述集雨盘1的支架9,也用于支撑整个温室降雨传感器;
位于所述集雨盘1下方并与导线连接的环型电极5,形成一个电极;
中心电极13,固定一导线,形成另一电极;
绝缘体12,位于环型电极5与中心电极13之间,使环型电极5与中心电极13这两个电极隔离,该两个电极位于所述集雨盘底部出水口的下方。
上述的温室降雨传感器中,所述集雨盘1和支架9通过双头螺柱2连接并固定,一调整架3套装在所述双头螺柱2上,该调整架3与所述环型电极5固定连接,上下移动调整架3可调节温室降雨传感器的灵敏度;调整到位后由螺母4紧固。
上述的温室降雨传感器中,所述的绝缘体12为锥体,以尼龙锥体为佳,由于尼龙的绝缘性,保证了平常状态下两电极的断电。
上述的温室降雨传感器中,所述的支架9上设有螺母6和螺栓8,用于将支架9固定在温室顶部的横梁上,实现温室外本降雨降雨传感器的安装。
上述的温室降雨传感器中,所述的环型电极5和与其连接的导线是通过螺母11和螺栓10连接的。
本温室降雨传感器可实时感应降雨,并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控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1为集雨盘,2为双头螺柱,3为调整架,4为螺母,5为环型电极,6为螺母,7为横梁,8为螺栓,9为支架,10为螺栓,11为螺母,12尼龙锥体,13为中心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温室降雨传感器安装在温室顶部,降雨后,雨水经由集雨盘1汇集后流到中心电极13上,并继续向下流动至环型电极5上,水流使环型电极5与中心电极13两电极电路导通,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从而用于控制拉幕机构或卷帘机构动作,保护温室内果蔬不受降雨影响。本温室降雨传感器属电阻传感器。
可以通过调节调整架3与双头螺柱2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集雨盘1与两电极之间距离,从而调节温室降雨传感器的灵敏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开关柜触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数据存储介质用基板玻璃及玻璃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