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颜色观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074.6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3/46 | 分类号: | G01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87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颜色 观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颜色观测系统,可以实现d/0条件的颜色观测,并且是一种光路体积小,能够对微小区域进行颜色观测的系统。
背景技术
d/0观测条件是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clairage,简称CIE)推荐的颜色观测条件之一,它使用漫射照明,垂直观察。
在实践中,往往使用与之相似的d/8条件,即漫射照明,8°观察。此时,又有包括镜面反射,和不包含镜面反射两种条件。
上述测量条件的实现,都需要使用积分球。在实践中,积分球受到其结构的限制,测量光路的主体部分,往往不能很小。这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特别是某些小器物的内部的颜色测量。例如,某些陶瓷文物。
当使用非标准的测量条件时,结构和体积设计可以更加灵活,有可能实现体积小巧的测量光路。
利用积分球的标准测量条件,可以实现光漫反射比的绝对测量,也可以实现光漫反射比的比较测量。所有使用非标准条件的漫反射测量,只能实现光漫反射比的比较测量,需要借助参比标准和数学方法,将相对漫反射比数值转化为漫反射比的绝对数值。比较测量和校正方法,都是非常成熟完善的技术,并且已经常规化(参考文献:《现代颜色技术原理及应用》,p317,p321-17,胡威捷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能实现体积小的颜色观测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种漫反射装置,实现一种光路体积小,并且能够对微小区域进行颜色观测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颜色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漫反射装置,所述漫反射装置包括一个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上带有若干贯穿腔体的开孔;所述开孔通过光传导装置连接光源或者测量装置。
所述漫反射装置外部套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金属材料。
所述漫反射装置腔体的空间为圆柱形或者圆锥形或者多面体。
所述漫反射装置开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所述漫反射装置腔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光传导装置为光纤。所述光纤为2个,一个连接光源,一个连接测量装置。所述2支光纤,具有传导可见光的特性。所述光源,具有适合颜色测量的特性。
所述测量装置连接一计算机,用于处理测量数据。所述测量装置为光谱仪。所述光谱仪,具有可以测量可见光的光谱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漫反射装置可以做的很小,因此该颜色测量系统能实现微小区域颜色观测,并且,经过校正,其测量结果和标准条件下的测量结果相同或者接近。
附图说明
图1是颜色观测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漫反射装置 2.直型光纤 3.Y型光纤 4.光谱仪 5.金属外套 6.漫反射装置的入射光源开孔 7.漫反射装置的探测开孔 8.漫反射装置的工作开孔 9.光源 10.计算机 11.被测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1结构描述。
如图1所示。漫反射装置1是由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漫反射装置的腔体是圆柱形,直径4毫米,高5毫米。漫反射装置1的腔体内面具有漫反射特性。6、7、8分别为漫反射装置的入射光源开孔、探测开孔和工作开孔,所有开孔都贯穿漫反射装置1的腔壁,并且开口处为圆形。开孔6和7的直径为1.5mm,开孔8外侧的直径为2毫米。直型光纤2,两端分别连接探测开孔7和光谱仪4。Y型光纤3,双臂端分别连接2个入射光源开孔6,单臂端连接光源9。被照物体11置于漫反射装置1的工作开孔8的位置。漫反射装置1外部有金属外套5,主要起保护作用。
1.2工作描述。
光线由光源9发出,经由Y型光纤3和开孔6,进入漫反射装置1,形成近似漫反射的照明条件,经由开孔8照射在被照物体11上面。被照物体11表面反射的光,经由开孔7和直型光纤2,传导至光谱仪4。由计算机10采集光谱仪4的光谱数据,并处理数据,得到颜色参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在教科书和参考文献中找到,在此不赘述。
以上各个方案中,金属外套,可以采用任意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的外套。漫反射装置的几何结构,可以自由选定,以适测量使用的需要;其制作材料也可以按照需要选择,不一定使用聚四氟乙烯。
此处叙述的示例方案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解释。不应以任何方式,利用上面的叙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设计各种不同的实施方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