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缩径挤压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4671.7 | 申请日: | 200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庄;牛福忙;张霞;张卫东;杨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 地址: | 04601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冲压成型中回转体零件挤压工艺的模具结构,特别是一种缩径挤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制造回转体杯形挤压零件的模具通常是由凸模、卸件板、定位圈、凹模、底冲和垫板组成的。其凹模一般为直筒圆柱形结构,挤压零件所使用的毛坯外径小于并接近零件外径。为达到挤压零件的尺寸,必须对毛坯进行再加工后才能进行挤压。其工作原理是:将再加工后的毛坯放入定位圈内底冲上,凸模下行接触毛坯并在底冲和凹模的作用下,毛坯被反挤成零件。回程时,凸模和底冲上行,零件分别在底冲的作用下推出凹模,在卸件板的作用下退出凸模。
采用上述模具制造回转体杯形挤压零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不能直接选用国标原材料直径规格,必须通过外径再加工和模具冷挤两道工序才能完成,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径挤压模具,以实现使用国标直径原材料毛坯一次冷挤完成回转体杯形挤压零件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缩径挤压模具与传统挤压模具结构一样,是由凸模、卸件板、定位圈、凹模、底冲和垫板组成的,其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将所述凹模的型腔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个上宽下窄的锥形缩径型腔,下部为一个与其连接的直筒圆柱形挤压型腔。
其中,凹模上部锥形缩径型腔的口部内径与毛坯的外径相匹配,下部挤压型腔的内径与零件的外径相匹配;同时,定位圈的内径与毛坯的外径相匹配。
在冷挤压过程中,毛坯可以在凹模缩径型腔的作用下先进行缩径,再进入挤压型腔中挤压成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缩径挤压模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零件挤压需要经过两道工序才能完成的问题,可以同时完成毛坯的缩径和挤压工作,减少了原材料的外径加工程序,可以保证所需毛坯直径与国标原材料直径规格一致。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缩径挤压模具进行零件生产,零件毛坯可以直接采用国标原材料直径规格,从而扩大了挤压零件所需毛坯材料的直径范围,解决了挤压零件毛坯原材料外径再加工的问题,通过冷挤压即可完成零件加工,避免了再加工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达到了缩短制造周期或减少零件毛坯外径再加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缩径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缩径挤压模具由凸模1、卸件板2、定位圈3、凹模4、底冲5和垫板6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凹模4的型腔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个上宽下窄的锥形缩径型腔,其口部内径与毛坯7的外径相匹配,深度根据毛坯7缩径后的长度确定;下部为一个直筒圆柱形的挤压型腔,其内径与零件8的外径相匹配。
定位圈3的内径与毛坯7的外径相匹配,毛坯7根据大于并接近零件8外径尺寸的原材料国标直径规格选取。
其工作原理是:将毛坯7放入定位圈3内底冲5之上,当凸模1和底冲5下行时,毛坯7随着底冲5下行至凹模4口部暂停。底冲5下行至与垫板6接触为止,凸模1继续下行与毛坯7接触,并将其推入凹模4的缩径型腔进行缩径。随着凸模1的继续下行,将缩径后的毛坯7推入凹模4挤压型腔内并与底冲5接触,在底冲5和凹模4的作用下,被挤压成零件8。回程时,零件8随着凸模1和底冲5上行,底冲5将零件8推出凹模4,卸件板2将粘在凸模1上的零件8退出,完成一个工作行程。
此工作过程的行程虽然与常规的挤压过程相同,但由于凹模4型腔结构的不同,同时完成了毛坯的缩径和挤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4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机的自动送焊片装置
 - 下一篇:采血送检试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