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3917.9 | 申请日: | 200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02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邹金财;李元堂;李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0 | 分类号: | B61F5/00;B61F5/24;B60B1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地址: | 0445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窄轨车 通用 走行部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工矿车后配套车辆,特别涉及后配套车辆的走行部模块,具体为一种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尤其一些大城市地铁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为工程施工用工矿车及后配套车辆的使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窄轨车走行部模块为工矿车后配套车辆的核心部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工矿车后配套车辆走行部模块,采用铁路车辆走行部轴箱结构,这种结构下,同一轮对的车轮和轮轴为一体,行走曲线时轮轴共同旋转,容易造成一侧轮轨磨损,并且传统模块的车轴两端具有轴伸,其上设置有轴箱以及减震装置,这个结构导致传统模块还具有互换性差,生产周期长、组装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的缺点。而且现在国内地铁盾构施工中工矿车的后配套产品的竞标价格普遍偏低,只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本实用新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工矿车后配套车辆走行部模块,因采用铁路车辆走行部轴箱结构,所带来的轮轨磨损、互换性差,生产周期长、组装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抗磨损度高并且具有通用性质的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含有车轮和车轴,车轮使用轴承固定于车轴的两端,车轮内侧的车轴上设有包括上支撑座、减震弹簧和下支撑座的悬挂减震装置,悬挂减震装置的下支撑座圈套于车轴上,下支撑座两端设有导柱筒,导柱筒与上支撑座底部设有的两个导柱杆相配合,螺杆上部穿过下支撑座连接导柱杆后下部用螺母固定,减震弹簧套于导柱筒上并压紧于上、下支撑座之间。
车轮与轴箱集成,取消了单独轴箱,即车轮相当于传统轴箱的轴箱体,车轮与车轴间采用轴承连接,这样就实现了同一轮对左右两个车轮可以独立旋转,当车辆通过曲线时左右车轮的转速可以不同,曲线通过时轮轨之间的滑动较小,可将轮轨间的磨耗降到了最低;同时缩短了车轴的长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组装难度,缩短了模块的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采用导柱导向和圆柱弹簧一系减震方式,上支撑座的导柱杆与下支撑座的导柱筒配合后,靠螺杆及螺母与下支撑座连接,上、下支撑座分别与圆柱减振弹簧压紧,螺母靠开口销锁紧,使上、下支撑座连为一体,车辆运行时可实现横向、纵向、垂直方向的导向功能和减震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即:
1、因车轮采用A型踏面具有锥度,可以防止轮缘单靠、降低轮缘与轨肩的磨损。
2、模块采用新型独立旋转车轮结构,降低了轮轨磨损,消除了轮对的蛇行运动,克服了蛇行失稳,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品质。
3、本实用新型比同类型模块减轻了簧下质量约15%,同比重量减轻了约67kg,有效地改善了车辆运行品质和降低了轮轨冲击,改善了模块的性能。
4、模块取消了单独轴箱,缩短了车轴的长度,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组装难度,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实际每套走行部模块的制造成本降低1000~2000元。
5、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了模块的通用性,实现了个系统对接口的标准化,当对车辆其它部位调整时,不会影响到通用走行部模块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批量、各种车型的后配套车辆,为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的资源,降低了采购和物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的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中:1-车轮,2-车轴,3-轴承,4-悬挂减震装置,5-上支撑座,6-下支撑座,7-减震弹簧,8-导柱杆,9-导柱筒,1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窄轨车通用走行部模块,含有车轮1和车轴2,车轮1使用轴承3固定于车轴2的两端,车轮1内侧的车轴2上设有包括上支撑座5、减震弹簧7和下支撑座6的悬挂减震装置4,悬挂减震装置4的下支撑座6圈套于车轴2上,下支撑座6两端设有导柱筒9,导柱筒9与上支撑座5底部设有的两个导柱杆8相配合,螺杆上部穿过下支撑座6连接导柱杆8后下部用螺母固定,减震弹簧7套于导柱筒9上并压紧于上、下支撑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9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