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棉盖板针布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3504.0 | 申请日: | 200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2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金鑫针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G15/84 | 分类号: | D01G15/84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 地址: | 045208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针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纺棉盖板针布。
背景技术
盖板针布是梳棉机的关键性分梳元件,盖板针布的规格与梳棉机的梳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盖板针布植针横向、纵向排列是决定盖板针布分梳能力的关键因素,横向排列取决于横向针尖距,横向针尖距越小,分梳力越大,目前使用的盖板针板横向针尖距多数在0.4mm以上;纵向排列则取决于纵向宽度和密度,目前采用的盖板针布纵向针尖距为等距排列,纤维进入盖板区后受到相同大小的分梳力,刚进入盖板区时,分梳力过大容易造成纤维损伤,但随着纤维进入盖板,又会出现分梳力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盖板针布分梳性能差和纤维损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盖板针布,该盖板针布可减少纤维损伤,也能达到强分梳作用,减少棉结产生,有利于提高棉条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纺棉盖板针布,由底布和植在底布上整齐排列且朝向一致的梳针组成,梳针密度为550Points/inch2,横向针尖距为0.3175mm,纵向上2/3是逐渐加密,1/3是由密变稀排列。
本实用新型横向针尖距加密,纵向上2/3是逐渐加密,1/3是由密变稀排列,纤维刚进入植针逐渐加密的区域时,分梳力较分散和缓和,随着纤维进入密区,分梳力逐渐加强,纤维从密区出来时受到的逐渐分梳面更广,适合纺60-120支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针布是部分渐变,纤维进入盖板区分梳时,由缓和分梳逐步到加强分梳,既可减少纤维损伤,又达到强分梳作用,减少棉结产生,有利于提高棉条质量,从密区出来进入植针等距排列的区域时,纤维受到的逐渐分梳面更广,减少了纤维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纺棉盖板针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布;2-梳针;H-总高;h-下膝高;x-工作角;y-植角。
具体实施方式
纺棉盖板针布,由底布1和植在底布1上整齐排列且朝向一致的梳针2组成,梳针2的密度为550Points/inch2,横向针尖距为0.3175mm,纵向上2/3是逐渐加密,1/3是由密变稀排列。
梳针2呈半弧形缎纹排列,纵向上前2/3是由稀逐步加密排列,体现了分梳强度逐步加强的特点,在盖板针布纤维进口处纵向很稀,在另一面纤维出口处很密,这样使得纤维刚进入盖板针布进行分梳时,能够分散和缓和分梳力,随着纤维进入,梳针2的纵向密度增大,分梳也加强,这样分梳更符合梳理要求,防止了纤维易拉断产生短绒,减少棉结,有利于提高棉条质量。盖板针布纵向上,后1/3的梳针2是由密变稀排列,纤维在由密区出来后,进入后1/3由密变稀排列的区域时,纤维受到的逐渐分梳面更广,可以减少纤维损伤。
从分梳作用来考虑,横向针尖距也很重要,应以小为佳,这样在分梳中可使纤维尽快达到单纤维状态来提高梳棉质量和产量,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横向针尖距为0.3175mm。
盖板针布的耐磨性、抗弯性与梳针2的总高H、下膝高h、工作角x和植角y有着密切联系,梳针2的总高H、下膝高h、工作角x和植角y应与梳针2的密度、横向针尖距和纵向排列方式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盖板针布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梳针的总高H为7.5mm,下膝高h为4.7mm,工作角x为70°、植角y为73°,能够更好地提高盖板针布的耐磨性和抗弯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金鑫针布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金鑫针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置换充电装置
- 下一篇:带有手电功能的电视摇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