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3472.4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工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工勤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46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骆洋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阳***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燃式锅炉应用的燃烧设备-燃烧器,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燃气锅炉的旋转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室燃式锅炉的进火口与燃烧器的出焰口直接密封连接,锅炉以正压式封闭运行,由于锅炉本体内处于空气不流通的状态,燃烧器向锅炉本体内喷入可燃气体/煤粉的浓度一高,就会在燃烧器点火时发生爆炸,因此,锅炉的设计规范中就规定:“室燃式锅炉配备的燃烧器应采用具有多种安全保护自动控制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的燃具”,以便精确控制燃烧器的可燃气体/煤粉的喷出量、以及点火时间,避免发生点火爆炸;而目前国内室燃式锅炉皆采用进口燃烧器,成本极高,由于燃烧器本身是精密电子产品,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不易,且操控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稍有偏差,便会人为导致点火爆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室燃式锅炉为避免爆炸隐患采用的进口燃烧器导致生产成本高、后期运行对操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燃气锅炉的低成本、操作简便的旋转式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旋转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头和基座,燃烧头和基座分别内置有燃气管,燃烧头上设有进风管,燃烧头底部与基座顶部以转动结构固定在一起,燃烧器内的燃气管与基座内的燃气管以旋转密封连接,燃烧头、基座间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与两燃烧管的旋转轴线重合。其中,燃烧头内的结构以将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为目的,结构变形很多,说明书中未作描述,但至少可以采用专利号为02270411.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喷嘴结构。
安装时,使燃烧头的出焰口与锅炉本体的进火口正对,且分离设置;燃烧头的进风管与风机连接,基座内的燃气管通过燃气阀门与燃气管道连接;点火前,开启风机和燃气阀门,由工作人员将燃烧头扭转,使燃烧头的出焰口偏离开锅炉本体上的进火口,再由工作人员进行点火,点火后,将燃烧头复位,使燃烧头的出焰口与锅炉本体的进火口正对即可。
但是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燃烧器前,需对锅炉本体进行结构改动,以便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即在锅炉本体的烟囱上加装提高烟囱排烟能力的抽引装置,并在点火前启动,使锅炉本体内处于负压状态,燃烧器的出焰口喷出的高温火焰能够由锅炉本体上的进火口抽入锅炉本体内,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理念,对应于室燃式锅炉中:煤粉锅炉、燃油锅炉的煤粉燃烧器和燃油燃烧器亦可进行旋转式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使用、操控方便,适用于室燃式锅炉中的燃气锅炉、以及金属镁还原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头;2-基座;3、4-燃气管;5-进风管;6、7-固定盘;8-支撑杆;9-螺母;10-垫片;11-压缩弹簧;12-直轴;13-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旋转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头1和基座2,燃烧头1和基座2分别内置有燃气管3、4,燃烧头1上设有进风管5,燃烧头1底部与基座2顶部以转动结构固定在一起,燃烧器1内的燃气管3与基座2内的燃气管4以旋转密封连接,燃烧头1、基座2间转动结构的转动轴线与两燃烧管3、4的旋转轴线重合。
具体实施时,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燃烧头1底部、基座2顶部的两固定盘6、7,两固定盘6、7的中央开有供燃气管3、4穿过的通孔,基座2内的燃气管4穿过基座2顶部固定盘7中央的通孔,并与基座2顶部固定盘7固定,燃烧头1内的燃气管3穿过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中央的通孔,并与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固定,燃烧头1内燃气管3插设于基座2内燃气管4中,且两燃气管3、4旋转密封连接。为了辅助燃烧头1转动,燃烧头1底部、基座2顶部的两固定盘6、7为圆盘状,且基座2顶部固定盘7的直径小于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的直径,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的外围均布设置有若干垂直贯穿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的支撑杆8,各支撑杆8顶端设有螺母9,且螺母9与燃烧器1底部固定盘6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垫片10、压缩弹簧11,各支撑杆8底端固定有与支撑杆8垂直的直轴12,直轴12内端设有与基座2顶部固定盘7下表面紧贴的转动轮13;另外,为了燃烧头1和基座2内两燃气管3、4在相对转动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基座2顶部固定盘7与燃烧头1底部固定盘6正对的盘面中央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圆环状凹槽和圆环状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工勤,未经刘工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翻衬密封仓
- 下一篇:真空开关管定位装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