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母管智能变频节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3459.9 | 申请日: | 2009-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858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晖;武国壮;薛辉;陈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大雄电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0035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母管 智能 变频 节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母管智能变频节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泵供水系统一般均是采用一对一的电气控制系统(即一台起动器控制一台水泵)。这种供水方式自动化程度低,需要有人值班,供水压力不能恒定。用水量大时压力低,只能人为地增加一个水泵,以维持供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用水量小时,只能有一台水泵工频(50Hz)运行。但在晚间等用水量很小时,常设一台小泵来保证供水,此时供水压力更不稳定。之后出现了多泵变频供水方式,多泵供水系统普遍采用变频器循环控制方式。多泵控制思路是一拖多工变频结合复合式变流量变频供水。在小流量用水情况时,变频器带一台水泵运行,随用水量的变化,调整水泵的转速;当用水量增大,使该变频泵切换到工频,同时使变频器带动下一台水泵变频软启动运行。随用水流量增大,以后各台水泵的软启动依次类推。然而,当一台泵处于变频状态,另一台处于工频状态时,因为压力不平衡,造成变频泵受到反向压力,降低了变频泵的效率,轴功率与流量变化不成三次方关系,未能达到最大节能,而且在某台电机变频运行向工频运行切换的过程中,由于在变频驱动切断后电机处于滑停运转方式,此时,电机处于感应发电状态,存在着感应发电相位与工频电源的相位不一致的可能性,容易造成在向工频切换时的电流冲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泵供水系统,稳定、节能,并且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的共母管智能变频节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母管智能变频节电系统,包括供水子管、连接供水子管的供水母管,与供水子管连接的水泵以及水泵控制系统,两路或两路以上的供水子管连接同一路供水母管,每个供水子管连接的水泵均配置一台变频器,每台变频器均与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串联构成的支路并联,构成水泵控制主回路。
所述供水子管中均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供水母管中设有与水泵控制系统连接的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水泵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或者单片机控制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通过水泵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控制水泵的控制主回路,并在管路中设置单向阀,消除了两条管路之间的压力不平衡问题,保证了变频泵的效率,供水压力稳定,减小了水泵功耗,大幅提升了节电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需求,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管路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两路供水子管控制主回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新型包括供水子管1、连接供水子管1的供水母管4,与供水子管1连接的水泵以及水泵控制系统,其中供水子管1设有两路或两路以上,连接同一路供水母管4,在每路供水子管1中均设置单向阀2,单向阀2设置在水泵出水侧的管路中,在供水母管4中设置用于检测水压和流量的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3,两传感器均连接在水泵控制系统上,用于检测和控制供水压力和流量。本新型提供了一个两路供水子管的实施例,其结构如图1所示。
每个供水子管连接的水泵均配置一台变频器,每台变频器均与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串联构成的支路并联,构成水泵控制主回路,本新型提供了两路供水子管(两台水泵)的主回路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一台变频器串联拖动电机M1,变频器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串联接触器K1、K2,旁路交流接触器K3与热继电器RJ1串联后再与变频器回路并联,另一台变频器串联拖动另一台电机M2,变频器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串联接触器K4、K5,另一旁路交流接触器K6与另一热继电器RJ2串联后再与变频器回路并联,构成控制主回路。控制回路的水泵控制系统可以采用PLC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
本新型相对一托多变频系统节电原理如下:
以双泵(相同型号)为例,根据离心泵的近似比例定律可知:
Q1/Q2=n1/n2;
P1/P2=(n1/n2)2;Pa1/Pa2=(n1/n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大雄电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大雄电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